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乡人大

(代表风采)市人大代表白洪鲍

发布时期:2025-09-29 信息来源:平阳县县本级 作者:崔璐璐 孙慧慧

“代表是一座桥梁,是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中联系民声民意、专家资源和各部门的桥梁。”自从2017年当选为市人大代表以来,浙江省沈括科普基金会理事长白洪鲍奔走于省、市、县三级,为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持续发声,履职尽责、笃行实干。

从点到面 筑牢生态屏障自学生时代起,白洪鲍就与自然生态保护结下不解之缘。从加入“绿眼睛”社团,到毕业后创办温州市绿色水网环保公益中心,他在近20年的时间里牵头倡导70多个水环境议题,发起“江湖大会”、温州“小鱼治水”等水环境保护项目,探索建立了水环境保护第三方参与行动体系,曾获中国最具公益精神奖、中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提名奖、省绿色先锋提名奖、省志愿服务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当选市人大代表后,水环境保护也成为了白洪鲍的“第一焦点”。“早期,我多关注管网建设、河道治理等‘点’上的工作。我发现解决了一两个点,但面上的问题还是存在,所以想从整体改善入手。”白洪鲍说。2019年,白洪鲍在参加生态环境部中华环保联合会年会时,第一次知道“国际湿地城市”这个词。他意识到,这个全球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荣誉,可以很好地在大布局上推动整个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他马上多方联系,向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院长、国家湿地科技委员会主席雷光春请教,希望温州能打造成“国际湿地城市”。在专家团队的支持下,他于2020年提交了《关于争创国际湿地城市的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这5年来,温州市陆续发布《温州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实施方案》《温州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实施方案》《等文件,出台《温瑞塘河保护条例》《温州生态园保护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今年7月,在《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上,温州市正式获授“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是今年全国9个获得认证城市之一。步步深入 擦亮滨海特色在“国际湿地城市”创建过程中,白洪鲍发现温州有个独特亮点——大量的海滨湿地。海滨湿地是湿地城市建设必然会涉及到的议题,也是海洋蓝碳计算的重点要素之一。基于此,白洪鲍又延伸关注蓝碳保护方面的情况,先后提出《加快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及海洋蓝碳保护工作的建议》《关于引入“蓝色循环”体系 助力海漂垃圾高值活化利用的建议》等建议。在海滨湿地中,南北麂列岛是蓝碳保护工作的重要一环,是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和蓝碳保护两项工作的关键阵地。2022年,南北麂列岛被列入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是我国仅有3个海域类型国家公园候选区之一,也是浙江仅有2个国家公园候选区之一。这意味着南北麂列岛拿到了建设国家公园的进场门票。在调研过程中,白洪鲍把重点对焦到南北麂列岛,于2023年提交《关于打造南北麂列岛海洋国家公园的建议》。这项建议提出后,很快就被市人大常委会列入年度重点督办件。“调研中,我们发现不管从湿地结构,还是生物多样性来说,都有非常好的整个生态资源的优势,如果能用国家公园的体系加以保护和发展,可以更好地去促进海洋治理。”白洪鲍指出,蓝碳保护工作,特别是海洋垃圾治理对南北麂列岛创建海洋国家公园起到明显效果。这几项建议相辅相成,从不同方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更好地让“生态绿”与“发展蓝”共生共荣。考虑到南北麂列岛地处瓯江、飞云江和鳌江三江入海口,白洪鲍提议由温州市政府牵头设立专班,统筹市资规局、平阳县政府、瑞安市政府协同推进南北麂列岛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平阳县率先批下项目资金,积极协同开展本底调查工作,加快推动南北麂列岛海洋国家公园的创建。今年年初,南北麂列岛国家公园创建项目迎来首次科学考察,对南北麂列岛的生态资源进行全面摸底,系统梳理生物种类、地质地貌以及海洋生态环境等关键信息,为创建国家公园的提供科学依据。把脉开方 护航绿色发展南北麂列岛是我国典型的亚热带海洋和海岛生态系统,有着丰富多样的物种,被誉为“贝藻类水生动植物王国”。在国家公园的认证指标中,生物物种代表性、生态系统完整性、生态系统原真性等都指向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但在南北麂列岛的整体调研中,白洪鲍等发现温州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力量不足,尤其是对于冬候鸟迁徙。温州处于全球9大候鸟迁徙路线东亚至澳大利西亚路线中的主要环节。这条路线是9条路线中拥有的候鸟种类和数量最大,也是最拥挤的一条迁徙通道。每年10-11月份,大量国家级保护动物,包括卷羽鹈鹕、黑脸琵鹭等全球濒危物种,会从温州经过或直接停留过冬。据统计,温州湾,即龙湾至平阳这一段的海岸线,就有国家级保护物种和濒危物种大约有30多种,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这些鸟类迁徙和栖息的路线往往是比较偏僻、荒凉的郊区,正好也是监测和保护的管理末梢,给职业捕鸟人留出了空隙。”白洪鲍表示,去年11月份,对市域层面开针对性调研,发现共计超过56个网捕点,对物种多样性保护造成破坏。在多方支持下,他牵头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建议》,提倡尽快推动禁猎期和禁猎区的设立,增加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加强司法力量和执法力度,鼓励全社会力量加入野生动物巡护和非法捕猎监督等工作中。目前,全市11个县(市、区)中,已经有9个设立对应的禁猎区,对今年鸟类迁徙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2502号

技术服务电话:0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