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赋能企业发展,助力新老企业家顺利交接、薪火相传,近期,龙湾人大沙城街道工委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创新启动为期两个月的“助企腾飞·青蓝接力”专题系列活动,提供“专精特新”式助企服务,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人大动能。
聚焦“专”业力量,构建多元协同助企矩阵。为确保助企服务的专业深度与实效,街道人大工委广泛汇聚多元优质资源,组建高水平“助企智囊团”,参与主体不仅涵盖省、区级人大代表中的青年企业家翘楚,还邀请市、区两级新生代企业家协会、市五金协会、市泵阀行业协会等专业机构成员,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需求。区经信局、企业服务中心、税务局等职能部门提供权威政策解读与政务服务,街道主要领导轮流参加、经发办强化属地支持,温州理工学院专精特新产业学院专家学者贡献科研与育人智慧,资深企业财务工作者分享一线经验。超过150人次的专业力量围绕共同目标各展所长,形成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助企合力。截至目前,已提交闭会期间代表建议6件,分享惠企政策36条,助力企业获批补贴项目1个,建立联络站青年企业家常态化议事机制,展现出人大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扎实成效。
着力“精”细主题,打造循序渐进服务链条。活动策划坚持问题导向,力求精准滴灌。在两个月内密集开展的八场活动中,采取“上周提问,下周回应”的方式,做到主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最初的政策普适性解读、共性难题探讨,到后续的行业特定问题分析、企业个性化需求把脉,内容涵盖了数字化转型、市场拓展、融资贷款、税务筹划、人才引进、传承创新等企业发展的热点与痛点。三次深入企业的实地走访,摸清实情,倾听原声;五场进驻站点的专题沙龙,聚焦议题,深度研讨。这种“走访+沙龙”“普遍+重点”的组合模式,确保履职活动每一步都踩在企业发展的节拍上,构建出完整的精细化服务链条。
立足“特”色实际,探索因地制宜破题路径。把握本街道产业结构“特”点,以企业现状和需求为根本出发点谋划活动。邀请的行业协会类型和探讨的议题方向都紧密围绕辖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发展短板展开,极大提升了活动的参与度和实用性,真正做到了为企业量身定制破解难题的思路方案。如已快速解决工业区积水问题,专家为企二代罗列传棒时间表,部门为其绘制基业长青结构图。
推行“新”颖模式,升级人大赋能发展机制。建立组团式、系列化、深层次履职新模式,提升人大工作的整体效能和持续影响力。深化“e城汇”人大议事机制,在“周三代表有约”基础上,创新采用“大主题套小主题”的形式,将助企发展大主题,分解为一系列小议题分步落实,实现履职模式升级:人大工委发挥主导作用,前期深入调研定基调、定周期、出方案;代表专业小组按其特长,深度参与、调动行业资源,积极建言献策、跟踪督办;相关政府部门全程协同参与、合力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