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暑假去哪儿?”这道困扰数万新温州人家庭的“暑期必答题”,今年在龙湾有了暖心解法——人大星海街道工委紧扣区人大代表陈慧芳、夏晶及居民议事会成员张祥眉、张伟等提出的《关于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暑期托管的建议》,将“小候鸟”看护难、融入难、成长难列为“一号民生工程”,以“代表领办+多方联动”模式,推动这件“关键小事”蝶变为“民生实事”,用人大担当为20万产业工人家庭托起“安心一夏”。
“联盟”聚能:人大牵线织密资源网。人大工委充分发挥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创新构建“1+N”资源整合机制,将辖区2800余家企业、220个基层党支部、12家公益组织、3所高校串联成“服务共同体”。企业开放车间变身“职业启蒙课堂”,让机械操作、产品组装从课本走进现实;党员家长组建“共享家长团”,轮值开展作业辅导、午间陪伴,用“邻家妈妈”的温暖填补看护空档;社会组织派出心理咨询师、艺术教师专业团队,为孩子定制心理疏导、手工创作等特色课程;高校志愿者组建“成长导师团”,带来非遗扎染、AI体验、科学实验等“潮课”,让暑期托管从“看孩子”升级为“育能力”。这场由人大牵头的“资源众筹”,让分散的社会力量从“各自为战”变为“握指成拳”。
“全时”护航:托管服务绘就成长卷。从7月1日夏令营启动至8月底,星海街道5个社区“趣成长”“小达人”“羽梦童飞”三大品牌课程全天候运转:上午是“课业加油站+创意工坊”,孩子们在志愿者辅导下完成作业,还能动手制作木工、绘制团扇;下午开启“研学探索营+职业启蒙课”,走进工厂车间了解父母的工作日常,在科技馆体验智能机器人;周末则变身“亲子互动日”,非遗扎染课堂上,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蓝印花布;城市研学途中,孩子们带着父母打卡社区图书馆、健身广场。5个社区累计开展各类课程160场次,服务孩子4700余人次。如今,家长们晚上接孩子时,听见的不再是“今天又玩了两小时手机”的抱怨,而是“妈妈你看我扎的染手帕”“爸爸我搭的机器人会走路啦”的雀跃分享。
“双向”赋能:服务延伸温暖“新家园”。人大工委跳出“单一托管”思维,同步推出“家长互助课堂”,将服务从“带孩子”延伸至“带家庭”:亲子插花、烘焙沙龙,让亲子感情升温;PPT制作、直播电商、短视频剪辑技能培训,帮助家长提升职场竞争力;“小区书屋”“邻里学堂”等15处微阵地全天候开放,新居民从“租客”变成“主人”。一位来自河南的职工家长在家长群里感慨:“社区不仅管孩子,还教我们怎么融入,这儿的归属感比老家还浓!”
为确保服务实效,人大工委建立“工作清单-问题清单-建议清单-成果清单”闭环机制,组织人大代表、议事会成员开展“小候鸟”暑期托管专项调研,实地走访5个社区夏令营,现场查看课程设置、安全措施等情况,当场提出增加防溺水教育、优化午餐搭配等意见建议。“孩子笑了,家长稳了,企业安心了。这就是人大履职的最好答卷。”星海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道出了这场民生接力赛的初心,不仅要让“小候鸟”暑期有“趣处”,更要让“新温州人”家庭在星海“留得下、过得好”,用人大温度筑牢城市发展的民生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