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港市人大常委会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着力构建“选题-监督-问效”的闭环监督机制,以人大监督的深度与韧劲,助力绘就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发展的“龙港画卷”。
精准选题“集中把脉”,筑牢法治护城河。聚焦少数民族权益保障这一重要议题,龙港市人大坚持依法监督、精准发力。2024年7月,专题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浙江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审议前,组织由各民族人大代表及志愿服务、基层治理、医疗卫生及义务教育等领域骨干组成的执法检查组,深入民族社区一线、扎根服务阵地前沿,细致检查《条例》在就业扶持、教育公平、文化传承等关键领域的落实情况及堵点痛点。审议中,结合实地检查掌握的一手资料和广泛收集的群众呼声,围绕政策宣传准不准、公共服务均不均、部门协同畅不畅等突出问题直抒己见,形成具有实操性的审议意见。会后,常委会将审议意见梳理成清单,明确办理时限,要求市政府挂图作战、照单全收、限期报告整改结果,为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铸就坚实的法治“护城河”。
上下联动“织密网络”,同题共答聚合力。龙港市人大深刻把握民族工作的系统性与全局性,主动融入上级人大工作部署,构建协同监督网络。一方面,坚持校准监督“方向盘”。在联动调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议题时,龙港市人大主动加强与温州市人大的工作对接,确保监督主题无缝衔接、目标高度一致、部署同频共振。根据监督实施方案,龙港市人大密切对接宣统、民宗等核心部门,对我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开展深入调研。另一方面,坚持提炼基层“真画卷”。龙港市人大将调研情况整理为一份翔实的自查报告并提交至温州市人大。自查报告系统梳理了我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整体体系架构,深度挖掘了在特色产业扶持、互嵌式发展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与显著亮点,精准剖析了公共服务配置、人才队伍支撑、政策知晓普及等存在的短板弱项,精准提出了在抓统筹、抓宣教和抓服务等方面的突破性思路。这份报告以基层视角为温州市人大全面、立体、真实地掌握民族工作提供了“龙港样本”。
闭环问效“一督到底”,强化监督出实效。龙港市人大坚持做好监督“后半篇文章”,把“问题整改”和“成果落地”作为衡量监督成效的硬标准。2025年5月,执法检查组带着问题清单和市政府整改报告再次下沉一线,对《条例》贯彻实施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开展跟踪监督。执法检查组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问效,通过深入现场核查、各方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前期审议指出的突出问题整改情况逐一“过筛子”、“硬碰硬”,有效促进监督成果转化为推动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工作成效。市政府高度重视审议意见落实工作,设立统战民宗工作站21个、落实专职社工47名,打造集思想引领、精准服务等作用为一体的“石榴红”阵地14次,举办民族主题活动30余场次,在四川珙县、湖北恩施等地建立劳务协作工作站5个,为少数民族困难群众精准发放慰问补助,充分尊重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