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泰顺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持续深化落实“两个联系”制度,通过做实代表履职阵地“标准化”、联系渠道“多元化”、服务发展“精准化”,有效提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制度化、常态化水平,织密织牢代表联系选民网络,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坚实保障。
阵地建设“标准化”,筑牢代表联系群众主平台。 立足乡镇、村居实际,科学规划布局,持续优化提升全县19个代表联络中心站和48个联络点功能,统筹推进立法联系点、营商环境监督点建设,推动代表履职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同步健全联络站(点)运行制度体系,在落实“两码、团组、双联系”规定动作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建立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制度、代表进站会商制度、代表建议闭环办理制度,为建好、管好、用好履职阵地提供坚实制度支撑。今年以来,全县各级代表联络站(点)累计开展活动147次,收集各类意见建议261条,推动问题解决89个,形成了“站站有活动、代表常进站、事事有回音”的生动局面。
联系渠道“多元化”,延伸代表服务群众新触角。 坚持“开门纳谏”与“上门服务”相结合,针对山区群众居住分散、“一老一小”服务需求及“数字鸿沟”等实际问题,创新推行“板凳聊事”、“茶亭议事”、“背包代表进山村”、“凤声半月谈”等特色做法。组织代表定期走进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公园广场等群众聚集场所,倾听民声、宣讲政策、帮解难题,将履职触角延伸至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如仕阳镇人大组建人大代表与青年志愿者融合的6支服务队,定期深入20余个偏远自然村,为留守村民提供物品代购、数字代办等“上门服务”。2025年以来帮助解决医保认证、补贴申领等“数字难题”16件,收集反馈农田引水、村道维修等诉求40余条,解决率达85%以上。
服务发展“精准化”,提升人大监督新效能。 紧扣县委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聚焦区域发展要事、民生实事项目及群众身边“关键小事”,构建“顺心督事”工作体系。分类运用非专题式询问、民生实事项目票决监督、群众诉求“即督即办”等机制,设立人大代表监督员和监督点,对“三类事”办理过程及成效实行定点定期现场监督,确保过程透明、成效可感、评价客观,实现民生问题闭环解决。围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强城行动、和美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实行“进站会商一件事”机制和“三张清单”管理,紧扣调研、会商、监督环节组织代表全程跟踪问效,助推基层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今年以来,围绕低空经济发展、老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吉利商用车项目、居民小区“气改天”等重大事项开展履职活动36次,有力助推项目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