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通车了!办得很快,大家都很满意。”在平阳县腾蛟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县人大代表徐明钧听到仁加垟村村民对“公交车进村”问题处理的“点赞”反馈,欣慰地点点头。作为“平议近人”特色品牌的一环,代表进站成了闭会期间直接解决“民生小事”的“直通车”。
针对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履职渠道不够畅通、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解决低效等问题,平阳县人大全力打造“平议近人”特色工作品牌,致力于“如何在闭会期间更好、更高效地办理民生大小事”,通过代表进站、“代表·局长面对面”系列活动、创建数字化平台等形式,构建“收集—处理—反馈—监督”工作闭环,全方位延伸人大代表履职“触角”。
以“议”破题 零距离进站问需施策
“防洪堤修起来十多年了,有些角落已经有墙皮脱落等老化现象,要是刮台风、发大水,会不会有点危险?”
“有安全隐患就要修,修的是大家的安全保障!”
回乡的时候,徐明钧经常和乡亲、朋友一起喝茶聊天,考虑到腾蛟镇山区经常有山洪灾害,不约而同地认为防洪堤存在年久失修的安全隐患,重新修建迫在眉睫。可这是个大工程,资金不足、建设周期长都是难题,需要更多的支持。
去年10月底,平阳县人大常委会领导以人大代表身份进站开展联系人民群众主题活动。在座谈交流中,徐明钧抓住“为民发声”的机会,向进站代表提出重新修建防洪堤的建议,表达出村民们共同的心声。“民生无小事,尽快办!”进站的人大代表们给予高度支持,与当地代表、村干部深入讨论,并现场联系县水利局局长共商对策。不日,县水利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前来实地调研,排查当地防洪堤的问题和堵点,谋划具体的修建工作。
监督工作全流程、各环节,扎实做好后半篇文章,是“平议近人”品牌健全代表建议处理闭环机制的重中之重。按照防洪堤修建规划的时间节点,县人大常委会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监督,一方面让民意办理过程公开透明,另一方面把意见建议办理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群众,确保履职监督有力有序。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持续监督推动下,防洪堤修建已完成招投标工作,进入开工建设阶段,预计半年后完工。
以“问”求答 面对面对话排难解忧
6月26日,在“代表·局长面对面——‘四长’同题共答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主题活动现场,有代表提出“对于涉及企业的虚假诉讼、恶意诉讼,如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的问题。“今年我院办理了一件虚假工伤劳动仲裁案件,一名企业员工将因私受伤伪造成因工受伤,我们受理后,第一时间调查核实、制发检察建议,撤销仲裁裁定书,最终作出合理判决……”县检察院检察长陈锋应答如流,通过政策解读、举例子等方式积极回应代表提出的问题。
在这场“面对面问答”中,县法院院长、县检察院检察长、县公安局政委和县司法局局长“对谈”多位代表,面对互联网诈骗、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远洋捕捞”、社区矫正对象经商等十多个问题,轮流答复、“按需开方”,精准解决企业的法治痛点,共同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作为“平议近人”品牌的重要抓手,“代表·局长面对面”活动并非“昙花一现”,而是长期一步步“稳扎稳打”。活动前期,县人大常委会向各位代表、乡镇人大等多方收集到30多个问题,秉着“应办尽办”的原则,在专题调研、座谈的过程中就先推进解决掉一部分问题,给相应代表一个满意的“交代”。而活动现场的“对话”既是对13个代表问题的正式回应,也呈上了其他部分问题的“成绩单”。活动后,确定8个还未解决的“疑难杂症”进行重点督办,跟踪监督相关单位尽早书面答复代表、乡镇人大等,在年底前处理好代表们提出的问题。
以“云”赋能 数字化协作提质增效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闭会期间也不能松劲儿。”县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平议近人”品牌专注解决闭会期间的民生“小事”,只要是群众关切的事,即使没有形成规范建议文件也能“有力发声”,进一步实现从上到下广泛收集、从下往上汇集民意,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拓宽代表履职的广度和深度。
为了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县人大常委会正在全力开发“平议近人”品牌线上平台,预计下半年将投入使用。该系统提供代表履职、活动管理、积分管理三大模块,实现“建议提交→建议审核→建议交办→建议办理→代表评价”办理全流程透明化、高效化。线上系统集合代表建议汇总分析数据,可按年份、月份进行快速查看、高效处理;加快平台智能预审、乡镇人大先审、县人大代表工委终审的“三级审核”;支持智能交办,根据历史数据自动推荐办理部门。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还有强大的提醒功能,无论是参加活动、代表评价,还是建议办理临期,该系统可通过短信或浙政钉发送活动提醒,并支持自定义提醒时间。
“平议近人”线上平台旨在构建一个高效、透明、闭环的数字化监督体系,实现数据共享、监督闭环、高效响应、代表履职激励等,进一步提高人大监督效率,激发代表履职积极性。在闭会期间,打通线上线下双渠道、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双模式,加强人大与群众、代表与部门之间的互动,实现代表履职数字化、规范化、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