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代表建议内容质量,苍南县人大常委会积极谋划开展工作,努力把好“调研端、沟通端、审核端”,推动代表建议内容更具深度、广度与可操作性。
深挖“调研端”,广纳民意谋良策。一是推动代表深入群众,倾听基层心声。积极组织代表深入原选区,以社区座谈会、民主议事等形式,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认真倾听群众在老旧小区改造、农村道路修缮、社区养老服务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将群众的真实诉求转化为建议的素材,让建议更接地气、贴近民生。二是推动代表入企走访,聚焦经营难题。组织来自企业的代表深入生产经营一线,了解企业在政策扶持、市场拓展、人才招聘等方面的困境,以及员工工作环境、技能提升等方面的问题,为代表们提出助力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建议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巧用“两码”,便捷收集数据。“代表码”通过代表联络站、居民门牌和WO监督平台向社会公布,从而搭建起联系群众的“民意窗”。“活动码”有效汇集代表视察监督、接待选民、民生实事征集、走访调研、述职评议等活动内容,从而实现代表履职“全透明”。通过“两码”广泛收集意见,精准定位问题,更加便捷、高效提出更具针对性、符合实际需求的建议。
畅通“沟通端”,多方交流促共识。一是组织国家机关进站,促进知情知政。常态化组织国家机关进站活动、专题组织代表建议主题国家机关进站活动,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向人大代表通报工作情况、介绍工作计划,与代表形成良性互动,为代表掌握县情县况、提出更具可操作性的建议创造条件。积极在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代表·局长面对面》电视问政活动,持续推进问政的提质扩面工作,实现从“部门问政”向“主题问政”转变,问政场所也从“演播室”向“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亭里廊中、古宅大院”延伸,让乡镇代表直接与基层站所、业务科室沟通交流,推动问题有效解决。二是开展建议专题培训,促进能力提升。通过开设代表履职能力培训班等方式,邀请省市人大相关领域专家及历年优秀代表建议领衔代表授课,针对代表在调研和撰写建议时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使建议更加规范、专业。三是组织代表小组讨论,完善建议内容。组织代表小组就新一年度人代会建议开展集体讨论,凝聚集体智慧,进一步丰富完善建议内容,提升建议的全面性与客观性。
严抓“审核端”,规范把关提质量。一是把好政治审核关,确保方向正确。始终把讲政治作为代表提出建议的首要原则,县、乡两级联合对建议内容进行审核,确保建议内容符合国家方针政策,与县委县政府同心同向,为推动苍南发展、维护群众利益服务。二是把好法律审核关,确保合法合规。邀请有关部门,协同相关工委对代表建议内容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审核,避免建议中出现与法律相违背的内容,推动建议在法律框架下发挥作用。三是把好务实关,注重落地见效。重视代表议案、建议的前期调研和准备,认真做好建议预审工作。通过县人大相关工委加强初审把关,全面评估建议的实施条件、成本效益和实施步骤,对不具备现实可行性、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建议与代表进行沟通,要求修改完善后再次提交,促使代表提出务实管用的建议,切实提升建议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