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及乐清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看温州”的地方优势,创新性地部署建设位于温州乐清的省人大财经工作“民营经济”基层联系点(以下简称“基层联系点”),取得积极成效。
夯实阵地,构建“三位一体”制度体系。立足基层联系点主责主业,结合温州实际、乐清特色,健全制度基础、平台架构、职能体系“三位一体”制度框架,推动基层联系点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运行。一是明确工作实施路径。印发《温州市人大财经委员会 乐清市人大常委会关于高质量打造浙江省人大财经工作基层联系点的实施方案》,明晰工作目标、主要任务、组织保障等,建立健全基层联系点运行管理机制,推进民情民意“收集+反馈+协调+监督”闭环管理。二是打造具体承接平台。以乐清市人大为主体,依托柳市镇、北白象镇、乐清经济开发区、浙江乐清湾临港经济开发区等4个“‘两个健康’e观察点”,以及其他乡镇代表联络站,打造“1+4+N”的具体承接平台,辐射乐清25个乡镇街道,实现工作承接具体到点,基层联系落在实处。三是拓展升级业务职能。在承接常规工作基础上,结合温州实际,拓展丰富基层联系点工作,开展普法宣传、品牌建设、载体创新探索等工作,进一步丰富完善人大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功能。
聚势赋能,打造“三大特色”品牌矩阵。发挥特色优势,创新载体机制,不断深化基层联系点的具体工作举措,坚决当好上级决策部署的监测点、民情民意联系的直通车、改革创新示范的试验田。一是擦亮“民营经济”品牌。乐清作为“温州模式”的先发地,民营经济展现了巨大的经济活力。紧紧围绕“民营经济”这一发展优势,基层联系点深化拓展营商环境、数据得地等议题调查研究,广泛借力机关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社区组织等收集反馈意见,通过企业监测哨、行业观察员等载体,积极总结提炼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创新性有效性举措,提升工作质效。二是打造特色工作载体。深化“人民听证”“局长进站”等特色实践,通过举办讲座、提供咨询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开展财经监督的有效方式载体,将法律法规草案意见征求、监督工作调研、法规政策宣传等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具体举措应用,扩大基层联系点影响力。三是组建基层“观察员”队伍。组建基层联系点专业化“观察员”队伍,凝聚辖区内人大代表、专家学者、民营企业家、行业领军人才等力量,强化基层联系点获取民情信息的感知度。同时,温州市人大代表财经小组、财经专家库成员也为基层联系点开展相关活动提供积极支持。
协同联动,完善“三维贯通”实践路径。积极探索建立“基层联系点+”联动监督工作机制,借力“四督联动”等制度优势,推动基层联系点与各类监督贯通协调、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一是深化纵向联动。深化省市县联动,积极承接、高效落实省人大财经委工作任务,常态化开展基层联系点及其具体承接平台走访,邀请基层联系点列席市本级相关会议、参与有关调研等,深入听取基层一线意见。二是强化横向协同。统筹辖区内资源,深化基层联系点与温州其他县(市、区)人大的联系,推动市域人大财经业务融合发展。探索与温州周边地市人大及省内其他基层联系点联动开展跨区域监督、跨区域调研等工作,交流探讨基层联系点建设经验,促进区域协同参与人大财经工作。三是推动内外互通。支持基层联系点创新载体机制,运用“四督联动”等方式方法与其他监督主体开展联合调研、资源共享、成果互送等各项工作,特别是在加强财会监督等方面深化计划共谋、力量共用、线索共通、结果共用,推动良性互动,增强人大财经监督工作整体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