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温州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回应社会热点难点,把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纳入人大监督内容,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积极作用,市人大监察司法委员会连续四年持续跟踪监督,推动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高发势头,积极构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长效机制,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靶向式重点督办,畅通民意渠道。市、县两级人大代表高度重视反诈工作,将其作为履职重点领域,每年人代会上都有代表提出相关领域建议议案,仅市级人大代表自本届人大常委会以来就提出反诈相关建议议案11件。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反诈相关建议交办工作,将《关于深化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 助推诚信共富社会的建议》等建议列为重点建议督办,建立“全程督办+闭环管理”机制,实行“清单式交办、动态化跟踪、满意度测评”,督促各单位筑牢预警防线、提升源头管控、突出重点打击、压实办理责任,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牵头、人大监督、部门协同、全民参与”的一体化工作格局。特别是围绕代表提出的“实名制”“转账汇款”“重点人”等系统整治重难点问题,结合调研成果,督促公安、金融、通信、网信等单位持续深入推进行业领域整治,推动公检法、人行、三大运营商联合开展“断卡行动”,建立完善紧急止付机制,分级分类全面摸排重点人群,确保建议成果转化为治理实效。
嵌入式常态监督,提升治理效能。一方面,将听取和审议市公检法司机关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情况的报告列为专委会监督议题,常委会领导亲自带队赴市公安局详细了解反诈工作措施落实、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工作情况,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精准把握反诈工作态势,为制定针对性的监督措施提供了有力依据。另一方面,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贯彻落实情况,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听取公检法司机关工作报告,详细了解法律制度执行、工作责任落实、协作机制运行、反诈宣传防范等方面情况,梳理出联合打击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5项问题清单,提出“严密侦查、检察、审判工作闭环”“开展定制化、滴灌式的精准宣传”等工作意见7条,督促市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推动落实。据统计,2024年查处黑灰产线索6800余条,抓获各类嫌疑人6500余名,全市发案、案损同比下降。
立体化宣传矩阵,筑牢全民防线。线上与线下、广泛与精准相结合,强化宣传教育、预警劝阻,全方位、多层次推进防范宣传活动。推出“法治民e坊·反诈专题”,联合市公安在抖音打造《人大代表说反诈》品牌栏目,各级人大代表首当其冲变身反诈宣传“代言人”,把“法言法语”转化成“群言群语”。围绕跨境诈骗、网络贷款诈骗等高发类型,精选典型案例,组织代表旁听缅北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庭审活动,增强人大代表对反电诈工作的直观感受,不断提升代表履职“精准度”。积极推动公检法司机关深入开展反诈宣传,比如,审判机关组织员额法官、青年干警等宣传队伍,深入开展反诈宣传进学校、村居(社区)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检察机关针对不同的潜在易被骗群体,加强以案释法工作,发布系列宣传文章,强化易骗风险提示。公安机关在《温州都市报》“温•警观”专刊开设反诈专栏,创新研发“AI反诈警官”项目,为市民提供“7*24”高效反诈咨询服务。司法行政机关通过及时发布微课案例、制作普法情景剧,利用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开展线上宣传。“温州防诈骗”公众号、抖音号等反诈新媒体矩阵总粉丝总量超500余万人,全年阅读点击量累计超1.8亿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