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会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再创新高”“牡丹园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超100万元”。去年以来,乐清市白石街道人大工委紧扣“文旅融合促共富”主线,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深度参与会市迭代、景区升级、牡丹园产业培育三大工程,以履职实效助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生动诠释“人大代表为人民”的使命担当。
千年会市打造文旅新地标
白石会市,一颗历经八百年风雨洗礼的璀璨明珠,从南宋的山间农具集市,到如今集商贸交易、民俗展演、休闲体验于一体的文化盛宴,它的每一次蜕变都见证了时代的变迁。2008年,白石会市荣耀地被列入温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乐清文化传承的闪亮“金名片”。
2024年,白石街道人大工委主动作为,引导各级人大代表深度参与会市调研与监管全过程。在人大代表的推动下,会市开市首日便吸引超21.7万人次,5天总人数突破85万,抖音话题热度飙升至2000万以上。这一成绩不仅是传统市集焕发新生的缩影,更是人大代表持续助力的生动实践。
为了延续这份荣耀与辉煌,2025年,人大代表们围绕“石全石美”的主题,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以白石本土文旅元素为核心,精心打造传统市集与杨柳滩市集两大特色区块。复古市集、非遗市集、美食市集、潮流市集、艺术市集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为传统会市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与内涵。同时,代表们还建议推出水上演艺、非遗“火”系列表演、马戏团表演、白石乡宴、牡丹长桌宴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并期望结合中雁景区的活动,优化精品旅游线路,实现山下市集与山上宿集、田间花果集的全方位联动,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和难忘的旅游体验。在人大代表的全链条监督与推动下,2025年的会市交出了一份更加耀眼的成绩单:人流量突破百万大关,直接经济效益高达2.8亿元;吸引了人民日报、新华网、央广网等十余家主流媒体的深度报道,学习强国平台也多次进行推荐,全网话题的播放量更是超过了8000万次。会市的专业化与市场化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为新时代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典范之作。
山水画廊构建发展新格局
白石街道地处中雁荡山景区核心区域,坐拥西漈峡谷的险峻奇绝和玉甑峰顶的云海仙境,却在近年发展中遭遇了瓶颈。基础设施滞后、文旅业态单一、区域联动不足等问题,让这颗山水明珠逐渐失去往日光彩,周边群众对文旅产业升级的呼声日益高涨。
面对发展困局,白石街道人大工委以“解题者”姿态深度介入,为景区振兴注入强劲动能。闭会期间,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代表们累计开展了4次实地调研,覆盖了中雁、西漈等3个景区核心村及坭岙、凤凰2个外围村社,认真分析形成《关于将坭岙片区融入中雁一体化发展的建议》。同时,以“雁荡山重振雄风”三年行动计划为指引,代表们在市人民代表大会期间联名提交《关于将中雁荡山景区纳入雁荡山景区统一管理的建议》。针对西漈景区“旺季拥挤、淡季空置”的运营痛点,提出“四季主题游”改造意见,并将“中雁荡山西漈景区龙街沿线业态打造项目”“龙山湖至西漈段游步道改造提升项目”作为2025年度街道民生实事项目重点督办,预计建设完毕后,将带动餐饮、购物等二次消费占比提大幅提高。
牡丹经济绽放共富新图景
中雁牡丹园,这片占地300余亩的牡丹花海,曾经因为单一的赏花经济、薄弱的产业链条以及不高的文化附加值等问题而陷入“季红年淡”的发展困境。周边村民虽然守着这片“富贵花”,但却难以找到通往“共富路”的钥匙。应对这一困局,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代表们以“花”为媒寻求破题之道。针对园区“三月人潮涌,四季门庭稀”的现状,代表们积极促成街道搭建“湖山诗韵·共富工坊”,将牡丹元素融入文创开发,推出牡丹诗会、文化宴等多种沉浸式业态,形成了集文化体验与生态观光于一体的旅游路线。并以战略眼光提出《关于将中雁牡丹花列入乐清特色产业的建议》,推动农业、文旅、科研三方联动。每逢赏花季,牡丹园游客量可超10万人次,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超100万元,并吸纳30余名低收入群体就近就业,实现人均月增收35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