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洞头区的人大代表,蓝港社区“领头人”叶建成一直想方设法让大家心往一处想,用实实在在的事儿让大家心里暖和,在“海上花园”的建设里,走出了一条“民主实践+民生改善”的共同富裕路。
搭起党群“心连心”的桥
叶建成明白“群众的事让群众说了算”这个理儿,在推进民生工程的时候,一直都是大家全程参与,一起商量着来。
刚上任那会儿,他下村去跟群众聊天,发现大家建房子的呼声特别高,占走访村民的80%。说实在,只有安居才能乐业,可村里人口多、土地资源少,群众住房需求一直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建房呼声十分强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搭起了民主协商的“民意直通车”,把村民代表、乡贤都组织起来成立议事会。有些村民对土地补偿政策不理解,他就一次次地上门去解释,最多的一户人家,他跑了18趟,最后总算把群众说通了。通过整合私墓迁移的地块、征用村民的承包地,最后建成了159套公寓式住宅,解决了近500名村民的住房问题,让大家从“忧居”变成了“优居”。
在离岛搬迁这场硬仗里,他更是凭着“晚上挨家挨户走访”的劲头,敲开了群众的心门。离岛的村民们对搬迁有不少顾虑,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带着村干部开展“渔灯夜谈”活动,开了13场民主座谈会,认真听大家的意见和想法,加强和群众的沟通交流,把大家提的建议整理好,及时跟上级部门沟通。借助下山移民政策,鼓励离岛的渔农民上岸集中居住,打造了蓝港花苑幸福家园,最后安置了602户渔农民,蓝港花苑成了下山移民的示范点。
筑牢代表“肩扛责”的基
作为扎根基层的干部,他直接面对群众的诉求,推动民主决定落地。养老难题一直是社区的“心头患”。许多老人子女不在身边,日常就餐成了大难题,身体也每况愈下。他主动牵头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从选址规划到施工建设,全程跟进,多方奔走协调资源,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经过不懈努力,一座设施齐全、环境舒适的养老服务中心终于落成,这里不仅提供营养均衡的餐食,还设有阅览室、休息室等娱乐活动室,让老人们老有所乐,享受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充电难问题又浮出水面。不少居民反映小区里没有充电桩,充电十分不便。叶建成得知后,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项目资金,在社区合适位置建设新能源充电桩,解决居民的充电难题。
除此之外,他还为社区居民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组织燃气公司为居民统一安装燃气,让大家用上清洁、便捷的能源;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免费公益理发活动,让老人们感受到社区的关爱与温暖;在小区内增添健身器材,丰富居民业余生活;新增快递云柜,方便居民收取快递;打造生态卫生公厕,改善社区环境卫生。
在过去的三年里,叶建成推动36件民生实事落地开花,解决道路坑洼等120多件“关键小事”。如今,村里路平灯亮环境洁,村民生活愈发舒心。村民们满脸笑意地说:“以前村里事杂难办,现在书记带着干,件件有着落,日子一天比一天美!”
扛起发展“干在先”的旗
叶建成代表以满腔赤忱,将人大代表的使命担当与社区发展的时代命题紧密相连,在社区发展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前行。今年区人代会上,叶建成提交了《关于做好洞头造船厂遗址开发的建议》。他深知,洞头造船厂遗址是当地历史文化的珍贵见证,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于是,他提出“修旧如旧 + 功能再造”的创新理念,通过修复船坞、厂房等历史建筑,植入海洋文化展馆、非遗工坊、特色餐饮等新业态,打造"遗址+文创+旅游"综合体,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文化遗产在活化利用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真正成为带动经济发展、吸引游客的“鼓钱袋、聚人气”的金名片。
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他自筹投资50余万提升网红巷,常态举办同心夜市、小巷音乐节等文旅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游玩,匠造七彩洞头海岛夜游新地标。此外,他积极推动“海鲜一条街”“半树人酒吧”等特色消费业态的发展,吸引众多商家入驻,聚引大量商气与人气,让曾经沉寂的渔港码头再次热闹起来,重现往日繁华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