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三个强化”,就制度保障、会议机制、阵地建设等方面对乡镇人大工作作出具体部署,确保乡镇人大工作更加规范、更具活力。
一是强化制度保障,夯实乡镇人大工作基础。编印《苍南县乡镇人大工作指引》,提供了12个乡镇工作实施参考范本和5个联络站工作制度规范,有效促进乡镇人大组织制度完善及规范,明确人大主席团、代表小组等职责和权限,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与各乡镇人大协商制定2025年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工作计划,聚焦代表服务保障、基层人大提能升级、议案建议提质增效等工作加大指导力度,为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基层人大工作夯基固本。紧扣新修订的《代表法》,加强对乡镇人大代表的培训管理,聚焦法律新增条款开展“靶向教学”,着重加强代表政治能力、民主法治能力、服务大局能力、思想作风等方面建设,切实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和水平。
二是强化会议机制,提升乡镇人大议事效能。优化会前筹备,指导各乡镇制定《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由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各工作委员会结合各自工作职责,对乡镇人大主席团在人代会筹备阶段对接指导的事项进行把关,并配套形成会议文件模板等参考资料,进一步提高会议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严把会中程序,由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赴联系乡镇现场督导,既当“监督员”严把程序关,又当“辅导员”指导提效能,确保各项程序规范到位。深化会后监督,指导乡镇人大做好大会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为下次镇人代会提供借鉴。同时,按照县人大常委会领导联系乡镇分工,对乡镇人代会通过的重大事项、重点工作等决议决定的落实情况进行调研指导,确保决议决定不流于形式。
三是强化阵地建设,激发乡镇人大履职活力。完善基础阵地,指导乡镇人大聚焦当地特色、产业发展、营商环境等地方实际,做实苍南县灵溪镇“五事空间”、马站镇“两专督政”、莒溪镇“稻田e事”、炎亭“代表+网格”等一批基层人大工作议事平台,不断丰富群众参与监督议事渠道。丰富监督载体,加速《代表·局长面对面》电视问政节目在基层单元的扩展延伸,实现问政场所向“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亭里廊中、古宅大院”延伸,让乡镇人大代表直接与当地基层站所、业务科室沟通交流,推动问题有效解决。提升数字阵地,依托省市县下沉的“基层单元”应用场景落实,不断优化乡镇层级特色模块,持续扩大“代表码”“活动码”推广应用,智能化感知群众热切期盼,高效化归集意见建议,数字化呈现履职成果,不断提升群众对人大工作的参与度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