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监督与财政管理关乎区域高质量发展根基,龙湾区人大常委会紧扣“监督+”工作主线,将监督利剑对准经济运行监督、预决算管理、营商环境优化三大领域,创新建立嵌入式财经议站、贯通式监督机制等载体,推动人大监督与改革发展同频共振,为区域经济行稳致远注入制度动能。
一是强化经济监督闭环管理,护航发展质效提升。构建全链条跟踪机制,建立“审议-落实-反馈”监督闭环体系,先后听取和审议国有资产管理、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等6项专项报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针对“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发现问题提出12项整改建议。创新开展“下沉式监督”,组织代表深入星海街道等基层单元调研经济运行短板,形成《街道经济发展问题清单》并移交政府督办。实施国有资产精准监督,开展区属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专项监督,走访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等12家国企和平台,形成《国有资产效能评估报告》。推动建立“资产摸底-效益激活-改革深化”三位一体机制,督促完成闲置资产盘活超亿元,推动城投集团等3家企业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二是创新预决算监督机制,提升财政治理效能。打造全口径审查体系,构建“四审三问”工作机制(专业初审、专家协审、代表票决、跟踪问效),完成25家重点部门预算实质性审查,其中5家单位接受人大常委会票决。创新建立民生项目“票决+监督”双轮驱动模式,推动毕业生就业补贴等专项资金高效落地。构建贯通式监督网络,联合审计局出台《财经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协同机制》,建立“信息共享-问题共研-整改共促”工作闭环。针对审计发现的18项问题建立“红黄蓝”三色整改清单,推动区本级财政资金拨付效率提升40%,重大项目审计整改率达97%。
三是打造营商环境监督高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建设全省首个嵌入式财经议站,构建“收集-协调-督办”全链条服务平台,围绕营商环境优化开展7期代表接待日活动,邀请18家商会和企业参与座谈,形成33件问题督办清单并全部办结。创新建立“营商环境体验官”制度,组织人大代表对23项涉企审批事项开展全流程体验,推动审批时限压缩60%。创新数字经济监督模式,开展“数据得地”专项监督助推建立“数据得地365机制”,通过用地指标数据分析优化供地结构。组织数字经济专题调研,走访星曜半导体等6家企业,形成《数字经济创新提质建议书》,推动出台《龙湾区人工智能产业扶持办法》等3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