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区海滨街道人大工委以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试点为抓手,聚焦生态文明关键领域、重点问题,不断强化监督措施,提升监督实效,为提升辖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贡献人大力量。
完善制度保障,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监督机制。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街道人大工委牵头,定期听取街道城建办、农办,环保、执法等单位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汇报,询问了解科室站所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整治措施、预期效果,全面掌握辖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二是建立审议制度。将议政会上听取审议生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制度提质升级为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通过明确报告主体、报告内容和报告方式,街道办事处每年向街道人大工委汇报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接受人大监督。三是建立学习制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思想,组织人大代表开展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等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进一步提升监督水平。
坚持多措并举,赋能生态文明建设监督动能。一是强化网格赋能。发挥人大代表来自基层、根植基层的优势,扎实开展“代表+网格”,组织代表深入选区、网格开展走访调研,更好的了解村居生态文明建设短板,共收集涉及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五水共治等意见24条,并形成代表意见建议9件,向街道办事处及时反映和督促落实。二是强化平台赋能。充分发挥“选民说事”平台作用,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难点,通过“选民说事、代表问事、人大议事、部门办事、群众评事”五步工作法,实现全流程民主监督闭环,推动一批群众、企业反映强烈的计衙河河道清淤疏浚、蓝田工业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突出问题得以解决。三是强化数字赋能。依托基层单元、“护水e路行”等数字化应用平台,广泛运用联络站码、代表码收集民情民意,掌握群众诉求,并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形成“民情数据库”,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科学决策。
强化代表履职,巩固生态文明建设监督成效。一是加强监督指导。充分发挥监督职能,组织代表围绕辖区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群众集中反映的民情民意等关键环节,开展视察监督、专题调研,为辖区生态环境把脉问诊、献计献策。2024年以来,累计组织代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专项监督活动6次。二是积极参与治理。围绕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等民生问题,开展上下联动,解决难点、打通堵点,助力基层环境治理。推动海滨街道重要路段实施夜间亮化照明提升,有效提升了海滨辖区城市面貌,保障了城市夜间交通安全。将教新口袋公园公厕新建工程、农村公路危桥改建工程等涉及辖区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纳入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实行“年初定计划、年中督进度、年末看结果”的全过程监督模式,有力推动项目建设进展。三是注重宣传教育。积极推动生态文明理念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开展秸秆禁烧、垃圾分类等宣传活动,加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让绿色出行、节水节电、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等成为习惯,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