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南的青山绿水间,文成县峃口镇人大以绣球花为笔,以履职担当为墨,通过创新“调研+监督+联动”工作机制,助力打造浙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绣球花海综合体,推动“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深入调研建言,科学谋划产业布局。镇人大立足当地生态优势,组织人大代表深入村社、农户、企业开展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结合峃口镇气候湿润、土壤适宜的特点,提出“以花为媒、农旅融合”的发展思路,建议镇政府将绣球花种植作为特色产业培育。在镇人大的推动下,峃口镇科学规划绣球花海项目,合理布局种植区域,并协调解决土地流转、品种引进等问题,确保40亩绣球花海项目顺利落地。
强化监督推动,护航项目高效实施。为确保绣球花海项目高质量推进,镇人大成立专项监督小组,对项目资金使用、基础设施建设、花期管护等关键环节开展常态化监督。针对部分区域灌溉设施不足、旅游配套不完善等问题,镇人大及时向镇政府反馈,并督促整改落实。镇人大还积极参与项目协调会,累计推动解决农户种植技术难题20余个,确保绣球花海既美观又可持续。
凝聚联动力量,激活农旅融合动能。镇人大充分发挥代表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代表联络站收集群众意见,策划“绣球花旅游节”“摄影大赛”等活动,提升花海知名度。镇人大组织代表带头宣传推广,吸引游客和投资,带动周边农家乐、民宿等产业发展。此外,镇人大联合农业部门开展技能培训,帮助农户掌握绣球花种植、鲜花加工等技术,延伸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仅在今年5月试营业期间,就累计接待游客1.2万人次,增加就业岗位2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