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人大农村和资源保护委员会关于《温州市瓯柑保护发展条例(草案)》审议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期:2025-10-14 信息来源:市人大 作者:

(2025年6月17日温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农村和资源保护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温州市瓯柑保护发展立法是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度和2024年度立法调研项目,2025年,正式列入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审议项目。市人大农资委高度重视、提前介入、积极主导、全程参与了《温州市瓯柑保护发展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的起草工作。在5月底收到市政府关于提请审议《温州市瓯柑保护发展条例(草案)》的议案后,及时开展调研座谈,征求社会各界代表意见。6月17日召开农资委第十二次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专题审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制定温州市瓯柑保护发展地方性法规意义重大,必要而紧迫

(一)瓯柑保护发展立法体现我市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担当。瓯柑保护发展备受上级领导的关注和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政浙江时,曾在浙江日报社《内部参考》(第106期)《保留瓯柑的最后的家园》信息上批示:“水果也是物以稀为贵,都砍光了,将造成新的遗憾。对瓯柑应给予保护。”时任温州市委书记李强要求“市农业局、林业局协助瓯海区委区政府作好瓯柑的保护工作,绝不能让千年名果被人为砍光”。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领导重要指示精神,将瓯柑产业列为温州特色优势农产品,多方推进瓯柑产业走出低谷,到2012年达到5.4万亩最高峰,占全市柑橘面积35.3%,种植地从瓯海扩展到瑞安、乐清、永嘉、苍南、平阳、泰顺等地,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但随着城市化推进以及黄龙病的影响,瓯柑种植面积和质量呈下滑之势。据市农业局调查,现在只有2.7万亩,将被丽水赶超。加强瓯柑保护发展立法,强化保护工作刚性约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政治担当。

(二)瓯柑保护发展立法是传承温州柑橘文化、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温州瓯柑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深厚的文化和独特的品质,自唐宋以来被列为朝廷贡品。世界最早、最完整的柑橘专著《永嘉橘录》(简称《橘录》)中记载:“橘出温郡(今温州)最多种,而乳柑(今或称瓯柑)推第一”。瓯柑是农业文化遗产,作为瓯柑起源地和主产区,温州地区依托瓯柑这一千年名果衍生出瓯柑加工产品、瓯柑文化、瓯柑主题旅游等产业。温州人对瓯柑情有独钟,保持浓郁情结,“端午瓯柑赛羚羊”、泛舟“水墩墩”穿行瓯柑林是温州人永恒的乡愁。将瓯柑保护发展上升到地方性法规的层面,能够促进瓯柑种质资源系统保护和文化传承,实现瓯柑保护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注入文化活力和发展动能。

(三)瓯柑保护发展立法是破解产业发展困局、提升品牌价值的迫切需要。当前温州瓯柑保护发展存在种植面积缩减、果品质量下降、品牌效应不足等突出问题。由于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瓯海区平原瓯柑种植面积大幅减少,其中三垟湿地作为瓯柑的理想生长地,其瓯柑种植面积从2002年的1万亩左右,减少到2024年的4000亩左右。同时,瓯柑多以散户种植为主和家庭经营为主,标准化生产滞后,规模化发展水平较低,果品品质良莠不齐,集中连片的生产基地较少,50亩以上瓯柑种植主体仅有17家。虽然在2008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但这块区域公共品牌没有实际运作,瓯柑文化挖掘和品牌管理不足,功能性开发、商品化不足,省内外的知名度不高。通过制定法律条例,推动编制瓯柑保护发展专项规划,建立瓯柑分级保护机制等,有助于加强瓯柑种质资源保护、优质生产基地建设、品质提升和品牌保护,促进瓯柑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转型。

(四)瓯柑保护发展立法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回应群众关切的生动实践。近年来,社会各界越发关注瓯柑,对加强瓯柑基地建设与瓯柑特色产品的保护表示了深深的担忧,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关于瓯柑保护发展的议案、建议和提案近20件,包括杨康乐等21名市人大代表在2024年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联名提出《关于立法保护和发展地方历史名果瓯柑的议案》,强烈呼吁通过立法等举措加强瓯柑保护,解决瓯柑保护发展困境,瓯柑立法具有扎实的民意基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应该加快推进瓯柑立法,深度回应群众对瓯柑产业兴旺的期盼、对品质提升的诉求、对增收致富的愿景,让条例成为护航瓯柑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制度保障。同时,瓯柑立法将使温州成为浙江省首个针对特色水果开展专项立法的地级市,从而为全省乃至全国特色农产品保护与发展提供“温州样本”,具有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综上所述,农资委一致认为,制定瓯柑保护发展条例,法治护航瓯柑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现我市立法工作的政治担当、历史担当、现实担当,具有重大意义和现实紧迫性。

二、瓯柑立法前期工作扎实有效,条例草案基本成熟可行

2023年以来,按照市人大立法计划,本着高度负责、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初衷,市人大农资委在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市人大法委的支持、帮助下,主导推进前期立法进程,协同市农业农村局、市司法局、省亚作所等单位,积极有效开展立法调研、文稿起草等工作。一是加强统筹协调。代表议案收到后,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对条例草案起草步骤、起草班子构成和各阶段立法时间计划等事项做了协调明确。针对立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多次进行研究协调,提出意见建议,切实加快立法进程。落实瓯柑立法“双组长”机制,于5月8日召开条例草案起草工作领导小组“双组长”会议,有力研究推动瓯柑立法。二是深入开展调研。与提出《关于立法保护和发展地方历史名果瓯柑的议案》的领衔代表杨康乐开展了多次面商。先后组织赴龙湾、瓯海、乐清、瑞安等地开展实地调研,全面准确掌握瓯柑生产经营情况,多方听取柑农、生产经营大户、加工企业、代表委员和基层部门单位的意见建议,为瓯柑立法奠定坚实基础。三是积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带领起草小组和相关部门人员于2024年5月赴江西赣州实地考察学习赣南脐橙保护立法经验,于2024年9月赴台州黄岩省柑橘研究所专门征求权威专家意见建议,并书面学习借鉴广东茂名化橘红、西湖龙井、绍兴古香榧保护立法的成功经验,为瓯柑立法提供了重要参考。四是不断修改完善条例草案文本。10多次召开立法论证会、征求意见会、文稿讨论会,对立法进程进行把关、定向,协同、指导起草小组对条例草案文本不断进行精心打磨、修改完善,推动实现瓯柑立法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

2024年10月8日,市人大农资委于专题审议了杨康乐代表《关于立法保护和发展地方历史名果瓯柑的议案》及其办理情况,提出了审议结果报告。2025年6月17日,市人大农资委专题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提请审议《温州市瓯柑保护发展条例(草案)》的议案,听取了条例起草情况汇报。农资委一致认为,条例草案积极回应和有力解决了瓯柑“保什么、怎么保、谁来保”等问题,导向明确、针对性强,相关制度安排和主要内容基本可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条例草案经多次修改完善,内容基本成熟,建议提交常委会会议审议。

三、需要重点关注的相关问题及进一步修改意见

农资委在征求意见和审议时,有关人员指出,条例草案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立法过程中予以关注,加强研究论证,进一步修改完善。为此,农资委就条例草案的修改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关于政府及其部门职责。条例草案在总则中重点明确了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以及核心保护区政府管理机构的职责,解决“谁来保”的问题。建议第四条关于“各级政府职责”中,市级政府和有关县(市、区)政府职责分工应有所区分,市级侧重宏观指导和管理,县(市、区)政府侧重具体统筹协调和具体实施,并要针对性出台实施细则、配套政策。第五条关于“部门职责”,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职责不仅是做好用地用途管制,更要加强指导服务,做好用地保障。

(二)关于保护区划定和保护。这是本项立法的主要难点和焦点所在。条例草案直面问题,就保护专项规划、分级保护、保护区设定、调整及保护措施作了规定,解决了“在哪里保、怎么保”的问题。建议:1.在第七条“保护发展专项规划”中,“确定本行政区域内禁止开发、限制开发、可开发区域”的表述更突出了禁止与限制开发,与保护发展的立法初衷有违背,建议修改为“适宜开发、不宜开发、限制开发”表述;鉴于现有农用地政策限制,在农用地上开发瓯柑的空间已不大,应要求资规部门加强研究,就林地、园地等国土空间上发展瓯柑作出政策探索和服务保障。2.在第八条“分级保护机制”中,应要求核心保护区优先涵盖瓯柑传统优质生产区(如瓯海三垟街道、茶山街道)和种质资源集中区域。3.保护区内瓯柑种植现状为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和调整问题,曾就“应保尽保、能调则调”作出规定,因难以与现行国家农保地政策相衔接,条例草案作了模糊处理,建议在后续条例草案审议和修改完善中予以关注与探索,并在实际保护工作实践中体现“应保尽保”。

(三)关于瓯柑生产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问题。这是瓯柑生产提质扩量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据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反映,新建瓯柑基地和瓯柑加工企业存在用地审批难、落地难问题,建议在条例草案中予以回应。比如针对基地建设问题在第八条第三款“重点保护区划定的具体办法由市政府另行确定”中予以明确,针对加工企业发展问题在第二十三条增加“支持开发瓯柑深加工,对符合健康产业导向的企业给予用地保障和税收优惠”等内容。第二十一条瓯柑优质生产基地标准,面积是定30亩以上还是20亩以上,要进一步研究确定,充分考虑现行基地的规模情况,并与现有相关政策相衔接。

(四)关于品牌建设与保护。条例草案第二十六条就瓯柑地理标志的保护和运用作了规定,主要从正面进行引导,但没有就违规使用、冒用等规定防范和惩戒措施。建议增加建立瓯柑地理标志溯源防伪系统、开展专项打假行动等相关内容,并相应规定有关法律责任;增加关于建立瓯柑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产地环境监测与保护等内容,以更好地保障瓯柑产品的质量安全,增强消费者的信心。

(五)关于瓯柑文化传承和宣传。建议在第二十七条增加瓯柑传统种植技艺(如三垟湿地方格栽培法)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加大公益性宣传等内容。

(六)关于法律责任。建议进一步完善罚则的设置,让罚则更加精准有效,以提高法律落实的科学性、刚性。

此外,农资委还对个别文字表述提出了修改建议。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2502号

技术服务电话:0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