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 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期:2025-10-14 信息来源:市人大 作者:

温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沈林杰

(2025年6月26日)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市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坚定贯彻省委“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决策部署,围绕“富民”统筹推进“强城”“兴村”“融合”,“一盘棋”谋划、“一张图”作战、“一股劲”攻坚,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入新征程、跑出新速度。

(一)坚持系统推进,凝聚缩差促富攻坚合力。一是健全政策体系。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先后7次专题研究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缩小“三大差距”工作,出台《关于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打造共同富裕市域样板的攻坚方案》,明确9大攻坚、25项具体任务。编制7个市级牵头部门、12个县(市、区)任务书,印发年度任务、重点指标、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改革“五张清单”。二是完善推进机制。成立以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为总召集人,41个市级部门参与的市工作专班,下设7个工作小组。建立调度分析、比学赶超、管理评价、智库支撑等4项常态化工作机制,先后召开缩小“三大差距”动员部署会、“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推进会、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等各类会议14次。三是紧盯重大项目。成功争取省级缩小“三大差距”改革试点3个,数量居全省第1;列入省缩小“三大差距”重大项目250个,总投资2810.2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量均居全省第1,其中列入省百个缩小“三大差距”标志性项目13个,并列全省第1,截至5月底年度投资完成率54.6%、新建项目开工率76.7%。四是强化要素保障。创新制定《财政支持缩小“三大差距”打造共同富裕市域样板攻坚方案》,全市已安排第一批专项债券项目193个、额度312.31亿元,其中山区海岛县项目84个、额度88.42亿元。强化缩小“三大差距”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全市已下达7345亩用地计划指标,其中单列645亩优先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

(二)聚焦强城提能,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一是科学布局“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围绕“一主一副两城多点”空间格局规划,构建“一带十二轴”发展格局,共涉及30个中心镇、104个重点村组团片区。目前我市6个山区海岛县发展轴全部入选省级发展轴,6个非山区海岛县初步完成省级联审,成功入选省级中心镇18个,数量居全省第1,入选首批山区海岛县省级重点村26个,数量居全省第2,并形成以上林垟片区为样本的建设方案,11个乡村片区已配备乡村CEO。二是全面增强县城产业辐射能力。聚焦“一县一业”,整合提升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特色小镇等产业平台,滚动实施80个县城承载力提升重点项目,一季度全市县域内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县域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9%。同时,推动乐清智能电气物联网、瑞安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万亩千亿”提能升级,鼓励推动文成县、泰顺县发展水经济、生态工业,支持洞头区加快新能源优势产业培育。加快打造永嘉泵阀、平阳智能装备、苍南清洁能源和新型塑业等百亿级规模特色产业,今年前5个月三大产业规上产值已分别突破70亿元、55亿元、50亿元。三是加快推进山区海岛县重点攻坚。突出抓好“一县一策”,紧盯山区海岛县经济增速和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落实支持文成县、泰顺县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研究制定文成、泰顺富民增收三年行动计划,印发《支持平阳县巩固发展成果走好共富特色之路若干举措》。今年一季度,6个山区海岛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40元,同比增长5.4%。

(三)紧盯兴村提质,加快建设瓯越和美乡村。一是实施土特产“十链百亿”计划。在雁荡山铁皮石斛等13条10亿级全产业链基础上,全力推动永嘉茶叶、文成高山蔬菜、平阳大黄鱼等全产业链突破10亿元。开展“一村一品”产业集聚村建设,推进预制菜科创园高水平运营,13个农产品入选全省第四批名优“土特产”百品榜,数量全省第2。二是持续提升农村风貌。深入实施和美乡村“示范引领、全域整洁”行动,整治提升风貌落后村400个,37个村入选全省第四批未来乡村创建名单,数量全省第2,瑞安入选全国“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滚动推进12个“一县一带一片”建设,扎实推进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完成农房宜居改造4096栋、行政村管线序化清废杆171处和清废线23.6公里。三是推动乡村文明善治。健全完善“四治融合”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滚动整治120个“问题村居”。加强农村“三资”监管,开展“三清一促”专项行动回头看,截至5月底,整改问题资产186宗,追回或增收金额1713.3万元,清收问题债权1.09亿元。四是深化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健全整村运营、强村公司、飞地抱团等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制,推动集中开工项目341个,落实投资36亿元,1-4月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43.5亿元,同比增长4.4%。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公布首批“联农、兴业、共富”产业联合体试点单元30个,配强服务队伍180人。加大农村资源激活力度,到5月底共盘活闲置农房1352宗,带动农户和村集体增收1.7亿元。

(四)突出融合提效,完善城乡一体发展机制。一是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体推进城乡水网、电网、通信网、物流网等体系布局,截至5月底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83公里,完成幸福河湖农村水系整治110.2公里(形象进度88.5%),新开工9个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辐射项目、30座单村水站改造提升项目、12个城中村雨污分流及纳厂工程,累计新建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1539个、其中农村676个。二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快落实“5+25+10+6”改革任务体系(5大重点领域,25项重要举措,10项标志性成果,6个山区海岛试点县),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衡普及。截至5月底,我市共选派县域医共体内中级以上职称医师长期下沉进驻农村142人次,普惠性幼儿园设托率46.9%,新增老年人助餐24.5万人次,累计建成康养联合体167个、乡镇(街道)覆盖率达90.3%,实施助联体帮扶项目246个,提供养老、助残、托幼等综合服务2.62万人次。三是健全城乡就业创业体系。开展“就业强基行动”,整合零工市场、基层社区、劳务协作站等六类基层站点,共打造489个基层就业服务站、30家零工市场,累计发布岗位13万余个。健全“十路人才”引育机制,整合市级“新农小院”、省级“浙农英才”工作站、农创空间、农播基地等载体,推进145个青年入乡实践站点民事实事项目建设,累计培育现代“新农人”2300名、农创客705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缩差攻坚任务还比较重。一季度,山区海岛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特别是文成、泰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需加快赶超。6个山区海岛县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文成、永嘉还没有年产值超10亿元的“土特产”全产业链。

(二)跨区域联动协作还不明显。县域间以强带弱、结对支持、互促共进等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在产业协作、政策协同、项目共建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协同协作效率有待提升。比如,“产业飞地”利益共享机制还不完善,经济强县与山区县在土地指标投入、开发建设运营成本分摊、税收分成及开发主体责任划分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明确。

(三)要素保障还需加强。山区海岛县对新一轮支持政策期待较高,目前谋划出台的政策还难以满足地方需求。比如,首批6个山区海岛县发展轴项目拟争取省级补助资金近100亿元,约占项目投资额的1/6,但各级财政普遍压力较大,财政资金难以有效支撑,还需在专项债券、产业基金以及政策性金融等多渠道资金支持上加大力度、集聚集成。

三、下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强城”“兴村”“融合”,谋深做实关键载体抓手,全力推动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

(一)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统筹县城、中心镇、重点村片区组团等发展轴轴点建设,全面落实首批14个省级中心镇“一镇一策”和26个省级重点村组团片区“一片区一方案”,加快推动748个发展轴项目落地见效。大力推广大曹村、大上林垟、大海霞等联村抱团发展模式,全面梳理需求清单、资源对接清单,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努力构建美丽成片、产业成群、服务成网发展格局。

(二)加快推动山区海岛县赶超发展。围绕增强山区海岛县内生动力,深化山海协作“升级版”,推进“组团式”帮扶,推动山区海岛县后发崛起。今年力争实现每个山区海岛县至少有1条超10亿元的“土特产”全产业链,跨越类山区海岛县“一个县一个百亿级产业”全覆盖。实施强村富民攻坚行动,从产业发展、就业创业、资源盘活等多个领域联合发力,因地制宜发展共富工坊、农创空间、农播基地等有效载体,构建“强镇带弱乡、强村带弱村”的新型结对机制,加快实现山区海岛县经济增速和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力争泰顺居民收入今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文成居民收入明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三)加快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精准推动水、电、气及交通物流、数字网络等基础设施向重点村和片区组团延伸覆盖,重点抓好鳌江西互通、柳市互通、平阳北互通等工程建设,提高县城外联内畅水平。围绕人口变化现状和流动趋势,推进县域内教育、医疗、养老、住房、扶弱等公共服务规划布局、服务标准、设施建用、政策制度4个一体化,实现“花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享更优的服务”。

(四)加快推动农村改革创新。统筹推进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扩中提低和收入分配制度等牵一发动全身重大改革,深化“三位一体”产业联合体试点单元、农村职业经理人试点扩面等“小切口、大撬动”改革,深入推进3个省级缩小“三大差距”改革试点,加快探索形成一批标志性实践创新和制度成果。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2502号

技术服务电话:0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