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实施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发布时期:2025-10-14 信息来源:市人大 作者:

(2025年7月2日温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十五次主任会议通过)

温州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和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的执法检查报告,并开展了专题询问。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认真贯彻执行条例,推动政务服务提效、市场环境提升、创新生态优化、权益保障加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取得积极成效。但是,在惠企政策兑现、要素支撑保障、市场公平准入、涉企执法监管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为此,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稳固市场主体预期,打造稳定透明的政策环境。深刻认识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协同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落实,聚焦关键条款加强宣传解读,增强部门主动服务意识,引导企业运用法律法规保障合法权益、强化合规经营。深入落实“8+4”经济政策体系和打造最优营商环境“1+3”政策意见,避免政策频繁调整,并注重新旧政策合理衔接,稳定政策预期。迭代完善清单管理机制,弘扬新时代温州人文精神,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二、聚焦企业发展需求,打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快推进全市招投标领域治理改革,规范限制条件设置,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进一步优化“数据得地”机制,合理设置亩均税收标准,加强“标准地”履约监管,整治盘活低效用地。健全国有经营性物业租赁价格市场化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利用空置物业资源。拓展经营主体融资渠道,创新信贷产品与服务,加强政银企信用信息共享,加大重点领域、新兴领域金融支持保障力度。

三、强化联动协同效能,打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纵深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完善推广涉企共性问题“一类事”参照解决机制。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强化“一站式”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在提供属地化特色增值服务的同时,注重避免建设重复与资源浪费。整合公共服务平台、社会组织及第三方市场机构资源,健全市场导向、监管规范的涉企中介服务体系。迭代升级数字政府建设,强化系统应用集成、部门数据共享,拓展“政策计算器”等应用功能,提速打造智能政务体系。

四、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协同创新的开放环境。将短期“保生存”和长期“促转型”相结合,充分研判关税政策变动等外部环境变化趋势,健全外贸风险预警体系。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深化通关一体化改革,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提升、集疏运体系完善、港航服务优化。围绕企业创新需求,健全“揭榜挂帅”项目协同攻关机制,推广“拨投联动”“二次救济”等科技成果转化新范式。强化人才创新引领作用,深化“科技副总”机制应用和外来用工子女入学便利化改革,引导本地高校专业设置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高效融通。

五、完善权益保障机制,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妥善处理执法监管与指导服务的关系,持续深化“综合查一次”改革,落实“亮码检查”制度,破解重复检查、随意检查、“隐性检查”扰企扰民乱象,杜绝“小过重罚”过度执法行为。持续运用“六位一体”助企服务体系,推动化解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严格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压实各县(市、区)政府主体责任,加大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整治力度。尽快拨付已完成审批公示的产业政策奖补资金,推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刚性兑现。

以上审议意见,请市人民政府研究处理,并于2026年6月底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落实情况。

附件:继续跟踪监督的重点问题附件

继续跟踪监督的重点问题

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推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刚性兑现,全年为经营主体减负200亿元以上。

2.持续深化“综合查一次”改革,推行“亮码检查”,破解重复检查、随意检查、“隐性检查”扰企扰民乱象,杜绝“小过重罚”。“综合查一次”全年实施率达60%以上。

3.进一步优化“数据得地”机制,全年精准供地超万亩。设置合理亩均税收标准,加强“标准地”履约监管,整治盘活低效用地。

4.进一步深化企业外来用工子女入学便利化改革等创新举措。

5.深化“技能强城”行动,引导本地高校专业设置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高效融通。

6.加快推进全市招投标领域治理改革,规范限制条件设置,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7.健全国有经营性物业租赁价格市场化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利用空置物业资源。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2502号

技术服务电话:0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