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我们都不知道周边哪些人是人大代表,也没有什么机会、平台与他们交流,总感觉人大代表离我们很远。但自从建立代表联络站后,代表信息一目了然,代表走进到我们中间,对话更直接、交心更频繁、渠道更畅通!”
去年12月,鹿城区瓯江新城(滨江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正式启用。按照“人大代表联络站下楼出院,打通群众与代表沟通最后一公里”的要求,以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百姓为主线,联络站突出打造“五站合一”的代表履职服务新平台,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走进联络站听民声、传民意、解民忧,助推街道民生福祉重点工作落实见效,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群众意见建议的“收集站”。依托1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和10个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点,在显著位置公开“两码”和代表信息,构建起“线下+码上”的信息收集网络,不断延伸收集社情民意的“触角”,畅通群众、代表、政府之间的联系。每月20日为“代表接待日”,组织人大代表、街道议政代表、基层站所进站接待群众,提前发布接待安排、专题接待相关内容,方便群众提出意见建议,代表也能合理安排时间,提前学习相关知识,增强接待的针对性。今年以来,接待选民114人次,收集问题216个,收集代表建议18条,特别是通过代表联络站的接待、人大街道工委持续跟踪督办,协助辖区群众解决小区道路破损、电动车乱停放、垃圾屋建设、消防设施维修等问题,真正做到了“民声入耳、民生落地”。
代表依法履职的“监督站”。滨江街道人大坚持围绕街道党工委中心工作、群众关注热点,精心谋划全年监督工作计划,并注重调研、视察成果转化运用。统筹安排人大代表围绕街道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民生实事项目等方面内容,采取“选民点单、代表接单、人大工委派单、政府及站所销单”的为民办实事新模式,以高质量监督助推党委中心工作落地落实,让人民民主贯穿于“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全过程。如开展“局长进联络站”活动,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代表、群众进行情况提问,部门“一把手”现场解答,加强国家机关与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的联系;聚力安质提速,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安置房工程建设现场,查看建设进度情况,筑牢民生“安居梦”;多次组织代表视察“15分钟儿童友好生活圈”民生实事项目进展情况,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建言献策,新田园社区“15分钟儿童友好生活圈”列入2023年全国儿童友好城市交流培训班、全国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工作座谈会现场观摩点。
民主法治建设的“宣传站”。依托桃花岛公园,打造“站内+站外”法治宣传格局,联络站内设有法治宣传角,电子屏上滚动播放宪法、民法典以及反诈等相关知识;联络站外建设以民法典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多个法治主题雕塑、石刻、展板分布在公园步行道、园林景观之中,将民法知识以多种形式融入市民的生活场景中。通过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特色主题法治文化阵地,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此外,结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和民法典宣传月,开展“三官一律”进站、“公检法司”普法和庆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知识竞答活动,通过惠民服务、知识问答、文艺表演等形式,赋能法治社会建设。
营商环境的“观察站”。在联络站设立“营商环境人大代表观察点”,制定《滨江街道人大代表联系服务楼宇 助力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通过集成发挥人大职能,汇聚各科室、基层站所工作合力,着力打好多主体联动的监督监测“组合拳”。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组成服务团,每位代表联系服务一幢楼宇,并且按照就近原则,将6-8位代表编成一组,成立4个服务小组。确定每月15日为“楼宇服务日”,通过“一对一”“组团式”深入楼宇、企业,了解招商动态、经营状况、存在的问题,收集影响营商环境的问题和意见建议。除此之外,还通过企业座谈会、营商环境主题接待活动,主动收集、梳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和需求,提出有针对性、高质量的建议意见,聚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人大代表联系服务楼宇制度实行以来,共收集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7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9个。
代表和群众学习的“充电站”。一方面,经常性开展政策法规解读、视察调研活动以及代表经验交流分享活动,通过给老代表“充电”,为新代表“加油”,让代表们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适应时代发展和日常履职需要。另一方面,增强代表与群众的双向联系,以人大代表为主体,充分发挥代表的专业优势,开展“人大代表讲坛”活动。邀请区人大代表、北京观韬中茂(温州)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陈一来开展民法典专题讲座,通过以案释法、以法论事,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暑期期间,区人大代表、温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教师童建兵在联络站开设“童心树”航模公益课,通过普及航空科技知识和制作航模,激发孩子们对航空科技的兴趣和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