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掉‘生鲜灯’后,果蔬、肉类、海鲜的新鲜程度一眼就能看出来,买起来也更放心了。”正在苍南县金乡镇某菜市场买菜的王大爷高兴地说。6月17日,苍南县人大代表联合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政协委员、“益心为公”志愿者等一同前往苍南县金乡镇某菜市场对“生鲜灯”问题进行“回头看”,现场群众纷纷点赞。
“代表建议+检察建议”双向转化 回应百姓关切。苍南县人大代表对县内各个菜市场进行调研,发现菜市场内普遍存在违规使用“生鲜灯”,不真实展现食用农产品的生鲜度颜色,影响消费者色觉感观,误导消费者购买不新鲜的食用农产品,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在2024年2月苍南县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苍南县人大代表杨仲亮提出了《关于整治全县农贸市场“生鲜灯”,确保食品安全的建议》,建议对违规使用“生鲜灯”问题予以治理。收到代表建议后,苍南县检察院积极办理,依法向苍南县市监局制发《检察建议书》,建议县市监局对全县农贸市场进行排查,开展普法宣传,建立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集体约谈+严格执法”双管齐下 还原生鲜“本色”。收到检察建议书后,苍南县市监局在全县开展食用农产品销售者规范使用照明设施专项治理工作,共约谈全县全部在册食品经营市场举办方主体33户,检查经营主体3651次。为进一步统一“生鲜灯”判定标准,在检察机关和专业机构的参与和指导下,苍南县市监局制定出台了《关于“生鲜灯”整治工作操作参考(试行)》,明确监管依据和执法要点。根据操作参考,苍南县市监局下发整改通知307份,对违规使用生鲜灯经营主体做出行政处罚5起,共计罚款2.04万元,并督促相关经营者将不合格1271“生鲜灯”更换为符合标准的白炽灯,成功褪去了生鲜产品的“美颜滤镜”,让人民群众选购更放心、更安心。
“明察暗访+公开听证”合力守护 百姓“舌尖安全”。2024年6月17日上午,苍南县人大代表与苍南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和政协委员及“益心为公”志愿者等一起对苍南县金乡镇某菜市场进行暗访,整个菜市场之前普遍存在的“生鲜灯”已难觅踪影,大部分摊位都规范经营,但仍有极少数流动水果摊贩还在用有色光源照明。
为更好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凝聚食品安全保护合力,6月18日上午,苍南县人大代表杨仲亮参加苍南县检察院组织召开的公开听证会。会上,苍南县市监局通报了近期开展的食用农产品销售者规范使用照明设施专项治理工作情况。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与会人员对“生鲜灯”的危害有了清晰的认识,对治理举措和成效表示认可,并对检察机关、行政机关的高质效履职予以肯定。
“看到我提交的人大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高效衔接转化并落到实处,市场上的‘生鲜灯’乱象得到了极大改观,让生鲜食品亮出‘本色’,检察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高,诚意足!”受邀参会的苍南县人大代表杨仲亮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