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毛正晓
(2024年10月24日)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中共温州市委关于建立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和《温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等要求,现将2023年度全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指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通过使用财政资金形成的资产,接受调拨或者划转、置换形成的资产,接受捐赠并确认为国有的资产,是保障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节约高效履职,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的重要物质基础,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对外投资、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等。
(一)资产负债总量
截至2023年底,全市行政事业性资产总额5283.24亿元,同比增长10.48%;负债总额889.36亿元,同比增长8.54%;净资产4393.88亿元,同比增长10.88%。1.按隶属关系分析。市本级行政事业性资产总额408.02亿元,同比增长9.62%;负债总额56.11亿元,同比减少11.19%;净资产351.91亿元,同比增长13.87%。县(市、区、功能区)行政事业性资产总额4875.22亿元,同比增长10.55%;负债总额833.25亿元,同比增长10.19%;净资产4041.97亿元,同比增长10.63%。2.按单位性质分析。全市行政单位资产总额2597.81亿元,同比增长5.59%;负债总额378.06亿元,同比减少8.43%;净资产2219.75亿元,同比增长8.41%。事业单位资产总额2685.43亿元,同比增长15.66%;负债总额511.3亿元,同比增长25.78%;净资产2174.13亿元,同比增长13.51%。
(二)资产构成情况
截至2023年底,全市流动资产943.8亿元,占比17.86%;固定资产605.14亿元,占比11.45%;在建工程1853.91亿元,占比35.09%;无形资产44.68亿元,占比0.85%;长期投资20.75亿元,占比0.39%;公共基础设施1792.62亿元,占比33.93%;政府储备物资1.1亿元,占比0.02%;文物文化资产0.37亿元,占比0.007%;保障性住房12亿元,占比0.23%;其他资产8.88亿元,占比0.17%。固定资产中,房屋402.67亿元,占比66.54%;车辆8.16亿元,占比1.35%;单价100万(含)以上(不含车辆)设备34.92亿元,占比5.77%。公共基础设施中,交通基础设施1481.59亿元,占比82.65%;水利基础设施166.27亿元,占比9.28%;市政基础设施138.1亿元,占比7.7%;其他公共基础设施6.66亿元,占比0.37%。
(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收益情况
1.资产配置情况。2023年,全市配置资产账面原值438.4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93.11亿元,占比44.04%;无形资产9.54亿元,占比2.18%;在建工程235.8亿元,占比53.78%。
2.资产使用情况。2023年,全市新增出租出借资产账面原值9.22亿元,其中:行政单位6.09亿元,事业单位3.13亿元。新增对外投资资产价值0.63亿元。
3.资产处置情况。2023年,全市处置资产账面原值33.83亿元。按单位性质分析,行政单位17.6亿元,事业单位16.23亿元;按处置方式分析,主要是无偿划转24.13亿元,报废9.15亿元。
4.资产收益情况。2023年,全市实收资产收益2.81亿元。其中:资产出租出借收益1.43亿元(含房屋租金收入1.26亿元),对外投资收益0.2亿元,资产处置收益1.18亿元。
(四)资产总体绩效情况
1.资产配置效率。截至2023年底,全市人均(含编制外聘用人员,下同)占有办公室使用面积7.77平方米;人均占有设备数量112.9(个、台、辆等),其中人均占有单价100万(含)以上设备(不含车辆)0.19(个、台、辆等)。
2.资产使用效益。截至2023年底,全市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账面原值合计1028.3亿元,其中在用993.41亿元,资产利用率96.61%;闲置2.3亿元,资产闲置率0.22%。出租出借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账面原值23.82亿元,出租出借收益率5.98%。
(五)公共基础设施等行业资产情况
根据行业主管部门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15633.34公里,内河航道1281.65公里;水利基础设施共5565处,主要包括水库工程257处、防洪(潮)工程670处、农村供水工程2048处、水文基础设施1775处等。全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0处,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95处;国有馆藏文物藏品50713件。全市住建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保障性住房6354套,总建筑面积33.07万平方米。
(六)纳入人大特定问题调查范围的重点资产情况
1.行政事业单位房产。截至2024年4月底,市本级81家部门和单位及其下属事业单位房产共702处,建筑面积合计252.07万平方米。其中:办公用房119处、技术业务用房375处、自管公房和管理房等其他房产208处。根据相关文件规定,上述房产中由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管理的共242处。
2.直管公房。截至2024年6月底,市级直管公房6406处,其中房屋6303处、车位103处,建筑面积合计35.57万平方米。按管理主体分类:市住建局在管258处、委托鹿城区住建局在管6138处、委托龙湾区住建局在管10处;按使用状态分类:有历史承租人5789处、市场租赁502处、空置115处。
二、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围绕保障履职、服务发展、造福人民的使命任务,持续夯实管理基础,强化重点领域管理,深化资产共享共用,探索数据资产管理,走出了一条与市域治理现代化相适应、符合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特点和国有资产管理规律的发展道路。
(一)资产管理基础持续夯实。一是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确立了“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直接支配”的管理体制,政府对本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行使所有权并负总责,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所属单位根据职责和权限分层次进行管理,公共基础设施等具有行业特性或需要重点管理的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分级分层分类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二是制度体系日益健全。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通知》《温州市市级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制定(修订)资产配置、出租、处置等管理办法和资产配置标准,创新出台公物仓、资产绩效评价等制度和学校资产配置标准、救灾物资储备管理细则等行业资产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三是监督管理持续加强。认真落实政府会计准则和资产管理制度等要求,加强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健全资产内控机制,强化资产入账登记、竣工财务决算、资产评估、资产清查等基础工作,推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规范全口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有力夯实资产管理工作基础。
(二)资产重点领域管理加码发力。一是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聚焦资产管理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开展楼堂馆所管理问题、资产处置管理问题、有偿转让国有资产虚增收入问题等专项整治,严肃财经纪律,守牢风险底线,建立长效机制。二是加强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管理。修订出台《温州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明晰办公用房“五统一”管理范围和边界,细化出租、出售、征收、调剂等具体流程。出台《办公用房配置管理规范》《办公用房使用管理规范》等4项地方标准,促进管理更加精准规范。同时,将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使用情况纳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考核,突出抓好问题整改,促进规范管理和使用。三是推动资产盘活利用。聚焦低效运转和闲置的房屋、办公设备家具等资产,坚持依法依规和因地制宜相结合,深入开展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盘活,建立健全资产盘活工作机制,通过自用、共享、调剂、出租、处置等方式,提升资产盘活利用效率。2022年以来,全市累计盘活行政事业资产账面原值38.45亿元,实现盘活收入12.45亿元。
(三)资产共享共用机制有效发挥。依托市本级政府公物仓(三仓融合)资产共享共用平台,有效发挥国有资产循环利用最大效应,累计办理资产调拨和借用307起、捐赠资产14笔,节约财政资金近2500万元,获全省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盘活优秀实践案例。一是坚持“入口关”能收不弃。将闲置、超标、国产替换等可重复使用资产,审计、巡察、财政检查发现未按规定购置资产,机构改革后多余资产以及罚没且难以拍卖、变卖或捐赠资产等及时纳入公物仓统一管理。2023年以来,共接收和重新利用亚运、疫情防疫物资800余件,价值约130万元,并完成市外办原侨建社等历史遗留闲置房产接收工作,实现公物仓从管理办公设备、家具到房产的突破。二是坚持“配置关”能调不买。年度预算执行中鼓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调减配置预算,单位新增以及临时机构、重大会议活动等涉及的资产配置优先通过公物仓调剂、借用解决,累计促成亚运会温州分赛区、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园博会等重大会议活动专班资产借用33起。三是“处置关”能出不压。定期进行资产清查盘点,对失去使用价值的资产及时报废处置,避免长期积压。2023年以来,累计对3114件罚没物资进行公开拍卖且全部成交,公益捐赠物资513件,实现公物仓、罚没仓和公益仓“多仓合一”,相关做法被省财政厅发文推广。
(四)数据资产管理试点创新深化。以获批省财政厅探索数据资产管理工作试点为契机,创新实现数据资产确认登记“全国首单”,被财政部确认为数据资产管理工作试点单位。一是从案例入手,把探索数据资产确认登记作为标志性成果打造。以温州市大数据运营有限公司为试点企业,以该企业数据资源“信贷数据宝”为案例,制订数据资产确认工作办法,组织专家集中评审论证,根据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精神,以政府授予的公共数据处理者权益(即加工使用权和经营权)进行确权并确认登记为企业数据资产,以点带面破解数据资产确权难、确认难和计量难“三大难题。二是从规则入手,使探索数据资产管理有章可循。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探索数据资产管理试点的试行意见》,为财政部出台数据资产管理政策文件提供温州经验。发布全国首个数据资产省级地方标准《数据资产确认工作指南》,为数据资产确认工作提供基本指引。三是从服务入手,将受惠对象扩大至全体企业。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开展战略合作,联合会计税务评估专家服务团,深入中国(温州)数安港和企业开展“红专惠企行”活动,为数据资产入表提供专业指导服务。
三、主要成效
自2018年建立和实施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以来,我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围绕保障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节约高效履职、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等政策目标,忠实践行服务大局、保障民生、促进发展的初心使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在量的合理增长的同时,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为我市续写创新史、再创新辉煌,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一)总量持续壮大。全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从2006年资产清查的337.96亿元到2018年底的1755.92亿元,再到2023年底的5283.24亿元,17年间增长了14.63倍,年均增长率17.55%,近五年年均增长率24.65%。其中,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从2018年底的732.45亿元增长到2597.81亿元,年均增长28.81%,有效保障全市各级党政机关的正常运转和高效履职;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教育、卫生健康、文化、体育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2018年底的1023.47亿元增长到2685.43亿元,年均增长21.28%,有力支撑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温州连续五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提供有力保障。
(二)质量持续提升。市委市政府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纳入市直部门综合考核,各地、各部门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规范资产登记、入账、盘点、对账、月报、年报等基础工作,深化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全生命周期管理,审计、巡察部门持续加大审计、巡察力度,合力推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质量提升。率全省之先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绩效管理制度,构建“单位自评、主管部门复核、财政抽查复评”闭环工作机制,认真做好市本级、12个县(市、区)和3个市级功能区近3000家单位资产年报的审核汇总和绩效考评,并强化绩效结果应用,实现资产绩效与预算安排的有效衔接,推动全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质量和管理效益提升明显。
(三)作用持续增强。2020年以来累计减免房屋租金1.24亿元,惠及市场主体近6000户。全市累计投入84.1亿元全方位保障亚运赛事,开辟应急采购和公物仓“绿色通道”,圆满实现“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目标。持续擦亮百姓健身房、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金名片”,积极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公共文化场馆、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助力全民健身和市民生活品质提升。2023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50119张、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5.13张,较上年分别增长5.45%、4.48%;全年医疗卫生机构诊疗10405.3万人次,较上年增长5.17%;全市各类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2018至2023年五年间,校舍面积增长32.66%,教学仪器价值增长59.7%。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产管理基础仍需进一步夯实。个别地方、部门和单位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功能定位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存在借资产盘活名义将公益性资产划转注入国企的问题,“重资金、轻资产”“重购置、轻管理”的观念未根本转变。个别部门、单位资产管理机构不够健全,管理人员不足、业务能力不强,主体管理职责履行不够充分。
(二)资产管理质效仍需进一步提高。通过审计、巡察、人大特定问题调查、财政监督检查等发现,个别单位资产管理工作较为粗放,存在资产会计核算不到位、账账或账实不符、闲置未及时盘活、出租处置不规范等问题,特别是部分直管公房、办公用房和自管公房等房产还存在权属和入账登记不及时、拆迁安置未到位等问题,影响资产管理质效。资产管理信息化与资产管理业务工作不够协调,难以满足资产全口径、全生命周期监管需要。
(三)资产管理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侧重于固定和无形资产的日常管理,对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等行业性资产管理的探索不够。公物仓(三仓融合)资产共享共用机制县(市、区)提升扩面不够,“多仓合一”集聚效应有待进一步发挥。数据资产等新形态国有资产的管理和报告方式有待研究探索。
五、下步工作思路
市政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加快建立更加符合我市实际和国有资产管理规律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推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更好保障履职、服务发展、造福人民。
(一)落实责任,进一步夯实管理基础。充分认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在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各部门、各单位落实资产管理主体责任,把资产管理放在与资金管理同等重要位置,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强化职责分工,形成管理合力。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各部门、各单位建立健全资产管理机构,配齐配强管理人员,落实管理责任。抓好宣传培训,搭建政策宣传、解读和学习交流平台,提高资产管理干部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二)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质量效益。深化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机制,严格资产会计核算和重点环节管理,确保全面、真实、准确反映资产家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聚焦直管公房、办公用房和自管公房等各类房产,统分结合、分类施策,开展盘活提质专项行动,推动历史遗留房产入账登记和权证办理,加强房产科学管理、分类处置,切实提升房产管理效能。推动资产管理业务与信息技术适度融合,优化资产管理业务流程,完善资产数字化管理平台功能。
(三)大胆探索,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原则,选取相关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等行业性资产,促进规范管理和盘活利用。推动以公物仓为基础、罚没仓为补充、公益仓为提升的“三仓融合”资产共享共用机制走深走实,出台管理细则,完善工作机制,延伸管理范围。部署开展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和数据资产管理工作,探索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软件资产)授权运营,为规范数据资产管理和纳入国有资产报告探索更多经验。
附件:1.2023年度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负债情况表
2.2023年度全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构成情况表
3.2023年度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
处置和收益情况表
附件1
2023年度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负债情况表 | ||||||||||
金额单位:亿元 | ||||||||||
主要指标单位分类 | 资产总额 | 负债总额 | 净资产 | |||||||
本年 | 同比增长 | 本年 | 同比增长 | 本年 | 同比增长 | |||||
全市 | 5283.24 | 10.48% | 889.36 | 8.54% | 4393.88 | 10.88% | ||||
按隶属关系分: | —— | —— | —— | —— | —— | —— | ||||
1.市本级 | 408.02 | 9.62% | 56.11 | -11.19% | 351.91 | 13.87% | ||||
2.县(市、区、功能区) | 4875.22 | 10.55% | 833.25 | 10.19% | 4041.97 | 10.63% | ||||
按单位性质分: | —— | —— | —— | —— | —— | —— | ||||
1.行政单位 | 2597.81 | 5.59% | 378.06 | -8.43% | 2219.75 | 8.41% | ||||
2.事业单位 | 2685.43 | 15.66% | 511.30 | 25.78% | 2174.13 | 13.51% |
附件2
2023年度全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构成情况表 | |||||
金额单位:亿元 | |||||
主要指标资产分类 | 资产价值 | 占比 | 同比增长 | ||
2022年 | 增加额 | 增长率 | |||
资产总计 | 5283.24 | 100.00% | 4782.13 | 501.11 | 10.48% |
其中:流动资产 | 943.80 | 17.86% | 909.30 | 34.50 | 3.79% |
固定资产 | 605.14 | 11.45% | 509.36 | 95.77 | 18.80% |
在建工程 | 1853.91 | 35.09% | 1624.90 | 229.01 | 14.09% |
无形资产 | 44.68 | 0.85% | 44.76 | -0.08 | -0.18% |
长期投资 | 20.75 | 0.39% | 14.40 | 6.35 | 44.11% |
公共基础设施 | 1792.62 | 33.93% | 1663.47 | 129.15 | 7.76% |
政府储备物资 | 1.1041 | 0.02% | 0.8815 | 0.2226 | 25.26% |
文物文化资产 | 0.3682 | 0.01% | 0.3878 | -0.0196 | -5.06% |
保障性住房 | 11.9994 | 0.23% | 7.2880 | 4.7114 | 64.65% |
其他资产 | 8.88 | 0.17% | 7.3854 | 1.4947 | 20.24% |
附件3
2023年度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收益情况表 | |||||||||||||||
金额单位:亿元 | |||||||||||||||
主要指标单位分类 | 资产配置 | 资产使用 | 资产处置 | 资产收益 | |||||||||||
新增出租出借 | 新增对外投资 | ||||||||||||||
合计 | 固定资产 | 无形资产 | 在建工程 | 合计 | 行政单位 | 事业单位 | 合计 | 行政单位 | 事业单位 | 合计 | 对外投资收益 | 出租出借收益 | 处置收益 | ||
全市 | 438.45 | 193.11 | 9.54 | 235.80 | 9.22 | 6.09 | 3.13 | 0.63 | 33.83 | 17.60 | 16.23 | 2.81 | 0.20 | 1.43 | 1.18 |
1.市本级 | 75.92 | 59.26 | 2.97 | 13.69 | 2.84 | 0.87 | 1.97 | 0.01 | 4.72 | 3.20 | 1.52 | 1.12 | 0.13 | 0.90 | 0.09 |
2.县(市、区、功能区) | 362.54 | 133.86 | 6.57 | 222.11 | 6.38 | 5.22 | 1.16 | 0.62 | 29.11 | 14.40 | 14.71 | 1.69 | 0.07 | 0.53 | 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