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镇设市”以来,龙港市人大常委会紧扣省人大、温州市人大条线重点工作安排,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持续运用“代表建议、专题询问、执法检查”等监督方式,聚力“民生优享、文化赋能、科技进步”等重点工作,以实际行动助力构建教科文卫事业的“四梁八柱”,推动龙港高质量发展。
紧扣代表建议,聚力民生优享。龙港市人大每年收集的代表建议中民生事项占比最高时达80%以上,其中涉及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建议占比近三分之一,“撤镇设市”后市民对民生改善有更高的需求。市人大在预算审查、重点项目监督中建议资金、项目向民生领域倾斜,促成政府财政收入的80%用于民生事项。从重点项目前期谋划到决策实施包括后期工程推进竣工,龙港市人大组织代表开展调研视察给出建议,主任会议、常委会审议给出意见,民生领域软硬件设施建设实现重大改善。全市教育保障工程总投资45亿元,新建学校22所、新增学位2.2万个。先后与温州教育局、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开展多元战略合作。中考成绩进入温州第一梯队,高考实现“清北”零的突破。上个月投用的龙港市人民医院新院区总投资27亿元,是当前温州规模最大的县级医院,可辐射浙南闽北广大地区。龙港人大就合作办医事宜牵头组织到杭州、绍兴考察交流学习,常委会审议通过的龙港市人民医院新院区作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直属院区实现并表同质化管理的合作模式是一创新改革之举,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
龙港市人大认真梳理代表建议中民生领域亟待提升事项,列入重点建议由人大主要领导亲自跟踪督办,并纳入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成为龙港市人大监督的惯例,持续促成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项目的高标落地,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撤镇设市”后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开展联动监督,聚力文化赋能。龙港市人大高度关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综合运用法定监督方式,督促市政府加快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撤镇设市”以来,龙港累计建成22个“15分钟品质文化圈”和30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开展演唱类、阅读讲座类、非遗手作类等“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活动5000余场次,参与群众300多万人次。龙港人大建议并推行《文艺赋美合伙人实施办法》,整合各类人才200名,不断充实文化人才队伍。
龙港市人大创新专题询问方式,以直播形式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专题询问并联动媒体监督,让政府部门更加重视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和活动开展,显著提升人大监督刚性。“撤镇设市”后龙港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水平有大幅提升,基本满足了群众的需求,大大提升了龙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提升监督质效,聚力科技进步。法条的贯彻落实,体现人大监督的刚性,龙港市人大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并以科技进步“一法两条例”落实情况为切入点,持续监督政府部门加大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出台《关于全面加快科技创新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三年行动方案》等系列政策。此外,龙港市人大聚焦龙港科创平台建设,多次组织代表赴浙江理工大学龙港研究院、龙港专精特新孵化园、浙江金田高分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地开展实地视察,与相关职能部门座谈交流,提出“要狠抓大孵化体系建设,加大力度招引创新企业进园孵化;提升青龙湖科技城创建速度,加快推进青龙湖实验室建设”等建议。在龙港市人大的有力推动下,市政府深入实施科创平台能级提升行动,高标准创成青龙湖省级高新区,全面实施大孵化集群体系建设“三步走”战略,构建“4+N”孵化空间布局,累计新增孵化空间32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