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海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辖区高校专业代表高知高能作用,成立“校地合作智囊点”,以专业角度全力把建议提准、想全、研透,链接温州5大高校6位区人大代表,开展主题调研23次,本届累积提出专业性建议16件,为瓯海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囊”力量。
建立高校联盟 前沿技术激活传统产业。眼镜产业是瓯海的传统优势产业,温州大学商学院教授、区人大代表张一力立足行业发展现状,提出《关于瓯海区挖掘高校资源助力眼镜产业发展的建议》,建议利用瓯海眼镜产业和温州眼视光医院的生产医学大数据,联合高校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瓯海眼镜行业“智造+品牌+健康”发展。在代表的推动下,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大学、温州商学院等共建了温州时尚产业创新中心、“先进光学与眼健康融合协同创新中心”,从关键技术研发、创新主体培育、品牌培育等多个方面,全面激活眼镜产业创新发展引擎。
聚焦专业领域 不断健全为民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代表专业优势,关注民生所盼,找准助力方向。温州理工学院教授、区人大代表林雅关注人才引育,提出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瓯海区退役大学生士兵优待措施的建议》《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建议》等建议。温州医科大学教授、区人大代表陈莉结合瓯海实况,提出《关于加强社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关于完善瓯海区村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建议建成“居家社区与养老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养老服务体系,促成了瓯海区卫生健康局与温州医科大学合作并出台《瓯海区社会心理服务实施意见》《瓯海区社会心理服务三级平台建设指导意见》等文件,为心理服务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为强城行动注入民生温度。
挖掘文旅资源 百年非遗文化再现生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区人大代表鲁丹萍结合专业研究,提出《关于统筹园博园、植物园、动物园建设和开发利用的建议》,建议在园区建设中融入本地文化元素,利用好温州乡土文化资源,建设“百工馆”传承展示非遗文化,弘扬瓯海历史文化底蕴。为推动传统民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她走访瓯海6位非遗灯彩传承人,并在人大代表联络站多次开展非遗助力地方文旅发展专题调研,助力瓯海非遗技艺活态传承。今年,有着600多年的“高龄”历史、沉寂4年之久的泽雅“周岙挑灯”民俗盛宴重启,茶山泉川艺社的百鸟灯制作工作室获评“非遗百家坊”,瓯海非遗灯彩被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