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区人大常委会深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激发代表活力,持续监督并推动高质量就业工作,为打造首善之区、树立共富典范、争当先行示范者贡献力量。
政策引领,强化就、创业保障。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党中央及各级党委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指导精神,通过实地走访部门与企业,精准掌握实际情况,积极推动稳岗扩岗政策的有效落地。常委会携手街道人大工委,助力打造了九山、双井坊等六大创业特色街区,并成立了青创汇创业就业发展中心,提供全方位的陪伴式创业服务,为初创企业量身打造场地协调、资金扶持等“政策大礼包”。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贯彻执行情况检查,组织代表进代表联络站,开展主题监督活动,全面了解贯彻实施情况。向各类经营主体征求《浙江省就业促进条例(草案)》意见,助力“打造温州高素养劳动者队伍”相关扶持政策出台,并监督相关部门严格按照省级标准执行,实现了补贴资金从市到区再到个人的无缝对接,为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提供了坚实的财务支撑。人大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助推部门推出涵盖住宿、交通、生活、创业等十大优惠政策的“青鹿计划”,并创新性地开设了“人社就业创业政策大讲堂”,深入校园、产业园区,详细解读11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累计兑现补贴达2485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820万元。
精准施策,拓宽就业渠道。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将促进就业专项行动作为年度民生实事的重要内容,通过人代会票决的方式纳入议程。为此,组建了专项监督组,对“为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发见习岗位”、“新增残疾人就业”等民生实事和稳岗扩岗工作进行跟踪督办。通过现场走访企业、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了解实际情况,推动有关部门深挖巨一、康奈、禾本等龙头企业的用工潜力,启动“百人百县”跨区域招工战略,聘请百余名“招工大使”返乡动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招工新模式。同时,常委会讲全区高质量就业作为常委会监督议题,并提前半年开展专项监督工作,通过议题监督持续推进了“青鹿学子联盟”项目,各种类不同形式的专场招聘会,打造了“前端合作-实习实践-定岗就业”的链式服务体系。今年以来,已聘请学子联络官15人,发布实习岗位820个,吸引了8834名青年人才参与“来鹿城·创未来”计划;推出了涵盖巾帼先锋、鞋业精英等多个领域专场招聘会83场,发布岗位需求超过4.46万个,同时推出零工市场岗位7283个,有效促进了劳动力资源的精准匹配与灵活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突破万人。
技能升级,打造人才高地。区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重点聚焦就业重点群体就业技能、低收入家庭兜底保障等工作,围绕省、市、区代表建议的“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建筑行业退休工人再就业”等闭会期间的代表建议,持续监督推进各单位主动了解企业、就业者、失业者情况,针对性地出台帮扶政策。在人大监督推动下,鹿城区推进技能提升体系建设,拓宽“提技帮扶”辐射半径,在全市首推“青鹿技能夜校”,集成党群服务中心、零工市场等70个优质基层授课点,创新“群众点单-政府制单-夜校(机构)”接单服务模式,上新优质课程175门,覆盖互联网营销、网络信息安全等新兴领域,直接提供参训名额4448个,累计培训1.31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万余人,上线流量突破7万人次,其中高技能人才及数字技能人才占比显著提升。同时,主推精准帮扶,深化区直部门、属地街镇、归口村社“三级协同帮扶”机制,配齐配强街镇就业牵头人17人、社区帮扶能手166人,“网格化”排摸失业、未就业等群体需求,定制提供“一人一策”就业援助帮扶230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