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大要闻

温州市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标准化建设取得成效

发布时期: 2024-10-21 信息来源: 财政经济(预算工作)委员会 作者: 郭扬旸

市人大常委会重视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在新预算法和省预算监督条例实施以后,探索建立预算审查监督标准化操作规范,通过明确审查内容、审查程序、审查机制、审查方式等,进一步提高预算审查实效性、规范性、协同性和公开性,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保障党中央及省市委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内容标准化:明确重点,提高预算审查监督实效性。在标准化建设中明晰目标、明确内容、突出重点持续深化预算绩效监督,重点逐步从财务角度转向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具体经费项目设置与工作目标、工作重点之间的衔接情况等。例如在预算审查监督标准化操作规范中在审查预算草案、决算草案时应关注预算绩效情况,关注资金配置效率、使用效益、重大政策和项目实施效果,关注政府投资项目执行进度和效益等,引导部门“重项目、破基数、建标准、提绩效”,集中财力保障重点项目、民生领域需求,助力“十项重大工程”“强城行动”等顺利实施,让财政的每一分钱都集中用在“刀刃上”,花在关键处。2024年温州全市各部门一般性财政支出合理压减,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强城”支出和社保、医保、教育等基本民生支出持续保障。

程序标准化:健全流程,提高预算审查监督规范性。在标准化建设中,结合日常工作开展和审查监督实践,逐步完善预算审查监督程序,拉长监督时间线,严把“审查关”。每年从10月开始,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工委和专家两个层面对部门预算草案进行全面审查,审查范围涵盖党群机关、政府部门、大专院校等所有一级预算单位,并选择一定数量的部门作为重点审查部门(一般情况下每年10个)。各工委对对口联系的部门预算草案进行审查,结合日常工作监督,主要审查部门预算安排的项目建设依据是否充分,支出安排是否能够保障部门重点工作推进等内容。同时还明确引入专题调研、直播听证、意见征集等程序,全方位完善监督程序,提高流程完整性和操作性。

机制标准化:建章立制,提高预算审查监督协同性。重视政府及其部门的联动协作,通过配套建设标准化的长效机制、联合督查模式等,持续强化与纪委监委、财政、审计等部门的协同合作,将预决算审查监督、半年度预算执行监督与预算绩效监督、审计监督有机结合,形成合力,互促整改落实,全方位加强预算监督工作。以与审计部门合作为例,今年建立了温州市人大财经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协同工作机制,包括设立监督计划协同会商机制、监督重点协作配合机制、报告审议联合推进机制、审计整改联动督查机制、数字监督贯通融合机制以及监督成果互通共享机制的“两协两联两通”工作机制,通过人大财经委和审计部门协同做好审查监督、问题整改、成果共享等工作,构建同向发力、同步协调、同频共振的监督格局,更好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方式标准化:丰富手段,提高预算审查监督公开性。在开展标准化的预算审查监督过程中,持续探索透明化、公开化的方式,通过组织工委、代表、专家等立体式多维度审查,运用直播听证,线上问政等形式广泛凝聚各方力量开展监督。以公开听证环节为例,采取线下听证和线上直播同步的形式扩大社会知晓度和公众参与度,2023年温州预算审查网上听证会实时点击量达13.7万人次,后续当日收看回放量3.8万人次,点赞量达2.7万人次。再如在两会期间,推出“预算审查”APP,提供预算读本以及草案有关数据的查询分析和意见提交等一系列“云服务”,形成代表意见建议网上“提交、处理、反馈、评价”的工作闭环,进一步加强了代表与部门的实时互动,助力代表更高效管好钱袋子。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2502号

技术服务电话:0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