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乡人大

泰顺县人大:“四步诊疗法”监督地方性法规落地落实

发布时期: 2023-09-22 信息来源: 泰顺县县本级 作者: 周来方

加强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重要职责。自2015年7月温州市获批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一批地方性法规,如颇具泰顺特色的《温州市泰顺廊桥保护条例》。近年来,聚焦推动地方性法规的有效、正确实施,泰顺县人大常委会不断强化法治思维、忠实履行法定职责,探索运用“四步诊疗法”,开展温州市地方性法规落实情况专项督查,并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全面体检“自诊”。建立地方性法规实施人大政府联动机制,在地方性法规颁布实施之后,县人大常委会法制监察司法工委及时与县政府办公室进行沟通对接,督促形成贯彻落实地方性法律的工作方案,明确地方性法规相关条款的具体责任单位、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安排,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要求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今年7月份,专题听取县政府关于温州市地方性法规落实情况的报告,经县政府自查,共梳理出地方性法规88条103款工作清单,制订各类行政规范性文件、措施和制度性配套文件21件,56条67款工作清单已落实到位,32条36款工作清单也制定相应的细化落实方案。

二是多方调研“问诊”。县人大常委会重视抓好自身业务素质提升,专门编印《温州市地方性法规汇编》;根据县委统一部署、政府工作重点,在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发布专题监督事项,征集代表、群众对地方性法规落实情况意见建议,组织对地方性法规落实情况的专题调研。比如,对《温州市泰顺廊桥保护条例》相关实施细则等的制定,派专人多次参加座谈会,提出意见和建议28条。多次调研《温州市养犬管理条例》落实情况,对文明养犬灯箱广告宣传、犬只收容场所建设、健全养犬管理协调保障机制提出具体意见建议。

三是集中审议“会诊”。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常委会会议、部门工作评议、专题询问、非专题式询问等监督平台,结合督查调研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对落实地方性法规开出“诊断书”,要求县政府分条例、分部门、分条款列出整改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和措施。比如,对照落实《温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温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对提篮小卖和早餐安置点设置、公厕卫生日常维护、排污管网建设运维、路灯损坏动态排查、公共停车位划分提出审议意见,有力促进全国文明县城创建。对照落实《温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组织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专题询问,推动出台《泰顺县“文明好习惯”养成工程实施方案》,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过程体系逐步形成,泰顺生活垃圾分类公众满意度连续三年位列全市第一。专题听取县政府关于落实《温州市物业管理条例》的情况报告,推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创造良好基础条件。

四是精准施策“治疗”。根据落实地方性法规情况的“体检单”“诊断书”,整合政府资源、法治力量,督促各方面抓好地方性法规落实的举措创新,并要求做好接受“回访”“复诊”的准备。比如,对照落实《温州市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每年听取县政府关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汇报,推动在全市率先实现“一域一院”布局;在全省率先推出“劳养结合”新模式,在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就近培育来料加工产业。对照落实《温州市泰顺廊桥保护条例》,聚焦建立事先预警机制和应急保护模式,“廊桥监管保护一件事”数字化改革入选全省文化和旅游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名单,县法院、检察院等六部门还出台《泰顺县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司法协同实施办法》,构建形成廊桥保护“日常监管+文物执法+司法协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为开展廊桥保护“三年行动”和廊桥申遗工作提供强有力保障。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2502号-1

电话:+86-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