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乡人大

永嘉县人大:创新“线上约,线下见”机制,提升履职实效

发布时期: 2023-09-13 信息来源: 永嘉县县本级 作者: 郑侠娅

今年以来,永嘉县人大常委会充分运用数字化改革成果,创新“代表约见”机制,激发履职活力,增强监督实效。人大代表与国家机关负责人“线上约,线下见”,面对面沟通,点对点疏堵,获得各方一致好评。

建机制、搭平台,拓宽代表履职渠道。依据《代表法》中“代表视察时可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这一规定,进行“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操作,实施“代表约政”。一是激活“休眠”职权,建立“代表约政”机制。因《代表法》规定的“代表约见”这一代表权力长期处于“休眠”状态,县人大常委会决定让其从“纸面”走向“实践”,制定《永嘉县人大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办法(试行)》,明确代表约见的事由、对象、流程、组织方式、结果运用等内容。二是创新“数字”平台,上线“代表约政”应用。在省市人大统建的“基层单元”系列场景中,特色打造“代表e嘉问政”场景,实现代表“参政、约政、议政”数字化。其中,在“代表约政”小应用,可实现“代表手机约、领导快速批、联络站内见、建议线下办、成果线上返”系列操作。三是借助“联络”阵地,组织“代表约政”活动。为有效提升基层单元实战实效“活力指数”,《办法》规定约见原则上要在人大代表联络站举行。7月初办法实施以来,已在瓯北街道等3个代表联络站,成功举办3场“代表约政”活动,9名代表分别约见了县综合执法、教育、公安等部门负责人。

严管理、强保障,确保代表履职质量。加强代表履职管理,强化制度和要素保障,力争“约政”活动高效运行。一是“一项”考核制度,力促“约政”活动高频举办。《党管人大工作考核细则》要求,各乡镇(街道)每年至少举办5场以上的“代表约政”活动,其中约见县级以上国家机关负责人不少于1次,力推全县上下形成“同频共振、高频推进”的工作态势。二是“双向”量化激励,激发代表“约政”热情。按《永嘉县人大代表履职管理及量化评价办法》,代表参与“约政”的“前期调研、约见会议、提出建议、监督落实”等环节,至少可获得10个履职积分。代表履职积分排名通报和“正反”两方面的激励,能有效激发代表“约政”积极性。三是“三类”要素保障,提升“约政”活动质量。县编办发文在代表工委下设代表联络中心,落实编制3名;在各乡镇(街道)设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落实专职人员1-2名,确保“干事有人”。落实代表活动专项经费,发放代表“约政”补贴,确保“干事有钱”。对所有的代表联络站进行新建、迁建或改建,统一标配“触控一体机”等办公用品,确保“干事有物”。

刚约束、促落实,提升代表履职实效。增强“约见”制度的刚性约束,明确代表所提意见建议办理的程序和要求,建立快捷反映人民群众意愿和诉求的工作机制。一是“严把关、硬答复”规范程序。为了提升“约政”的质效,要求约见的代表事前必须深入调研、走访了解选民意见和要求,约见事由必须有理有据,依法合格,严禁权力滥用;5名代表因约见理由不合规,审批不予通过。要求被约见的国家机关负责人提前准备,按时参加,不得拖延、推诿和回避;对代表的意见建议,能答复则当场答复,否则三个月内书面答复;代表不满意的,国家机关要重新办理,组织方开展“回头看”跟踪督办。二是“当面提、对面议”解决问题。约见制度增强了代表履职的时效性,让代表与国家机关负责人面对面沟通交流,让代表监督更有形、有效。3场“约见”代表共提出16个建议,国家机关负责人当场答复解决11个,占68.8%,其他5个建议在3个月规定期内答复。三是“话难题、解民忧”群众点赞。约见制度为代表“约见权”的真正落实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促进了一批“老大难”问题的解决,深受群众欢迎。如代表约见综合执法局局长后,一周之内,瓯北街道工业园区附近某道路“共享单车乱放、占道摆摊现象严重”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园区环境大有改善;再比如,三江街道代表约见县教育局负责人时,当场拍板解决街道中心小学16个教室“空调安装”等问题。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2502号

技术服务电话:0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