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省实施办法贯彻实施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期: 2023-08-25 信息来源: 市人大 作者:

温州市人民政府

(2023年4月27日)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市人大常委会对节约能源工作高度关注和支持,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省实施办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审议意见。对此,市政府高度重视,逐条研究细化落实,逐项抓好整改提升,推动节约能源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下面,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就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全力做好节能和用能统筹。一是加快推进用能要素改革。印发实施《温州市用能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温州市重点行业企业用能预算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重点推进用能预算化改革,全市3634家重点用能行业企业全部录入“节能降碳e本账”系统,226家1000吨标煤重点用能企业数据已全部纳入监测。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成立2家地方国有售电公司参与市场化交易,完成20家企业购电协议签订,全年为签约企业节省电费近百万元;同时督促兜底售电公司落实费用优惠政策,执行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业用户用电阶段性优惠政策,做好削峰填谷,切实提升用电效率。二是持续加强电力保供。面对2022年迎峰度夏期间严峻的供需形势,组建市县两级应急联合指挥中心,建立24小时值班和“一日三会商”机制,妥善处理节能和用能关系,通过需求侧响应、集中轮检修等措施,确保温州用电整体负荷曲线精准贴近省里下达的负荷曲线下方运行,全市实际最大压降负荷88万千瓦,执行率保持在70%以上,在完成指标要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减少了对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的影响。三是保障重点项目用能。用足用好国家和省相关政策,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低于0.49吨标准煤/万元的项目,开启节能审查绿色通道,采取跨周期使用能耗指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手段,解决重点项目用能平衡问题。2022年,全市计批复各类能评项目163个,新增能耗119万吨标准煤;45个省重大制造业项目获得节能审查批复,共计新增能耗66.88万吨标准煤,其中华峰60万吨/年高性能可降解新材料和瑞浦能源动力电池及系统2个重大用能项目节能审查通过省级审核。四是全力向上争取支持。立足温州节能空间小的实际情况,持续向上争取指标倾斜,争取到年度单位GDP能耗下降2.9%能耗空间,为全省最低档。

二、全速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一方面,做强新能源产业链。加快推进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建设,印发实施《加快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五年行动方案》《促进温州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新能源产业链链长推进机制,加大新能源产业招商力度,相继落地金风、运达、远景、比亚迪、瑞浦、伟明盛青、格林美等一批百亿项目,去年累计签约新能源产业项目41个,总投资达2500亿元。强化创新驱动,引进并共建浙大温州研究院、双碳科创港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成功举办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中国漂浮式海上风电大会等高层次会议,开展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攻关,加快突破大功率深远海漂浮式风机、钠离子电池、光伏银浆等新能源领域核心技术。2022年,全市新能源产业产值达1330亿元、同比增长14.5%。今年将力争突破1500亿元。另一方面,加快推进能源项目建设。统筹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保供稳价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动重大能源项目建设,全力构建“核风光水蓄氢储”产业全链条。2022年,累计完成能源项目投资263.9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一;新增电力装机规模100万千瓦,总量达到1200万千瓦。今年将再新增电力装机规模300万千瓦。核电方面,三澳核电一期项目施工进展顺利,今年已完成投资9.95亿元;三澳核电二期已具备核准条件、有望年内开工。清洁火电方面,华润电厂二期项目(双机200万千瓦)已正式开工,将于2024年、2025年投产;浙能乐清电厂三期将于今年迎峰度夏前实现双机200万千瓦投产。海上风电方面,去年苍南1号、4号共80万千瓦实现全容量并网、年度并网规模全省最多,已开工苍南2号和瑞安1号海上风电项目共60万千瓦;今年还将建成苍南2号、全容量并网30万千瓦,再开工2个海上风电项目(平阳1号、洞头1号)、新增100万千瓦,力争年内近海风电项目全部核准。光伏方面,在全国最大单体渔光互补项目泰瀚55万千瓦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的基础上,去年又实现并网45万千瓦,总装机达到215万千瓦,今年将实现并网6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方面,泰顺抽蓄、永嘉抽蓄加快推进,文成抽蓄基本具备核准条件。储能方面,浙能乐清电厂储能项目已全容量并网,温州梅屿、中国能建永嘉瓯北、乐清湾港区等储能项目全面开工,今年将新增储能27.5万千瓦。天然气储运方面,浙能温州LNG接收站(300万吨/年)、华港LNG接收站(100万吨/年)加速推进,将于今年5月、12月建成投产。氢能方面,加快招引氢燃料电池项目落地,培育本土氢能企业温州高企电解水制氢项目,促进形成制-储-运-用全链条发展。

三、全领域持续提升节能水平。加大节能工作力度,明确工作职责,健全政策机制,压实工作责任,持续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各领域节能水平。工业节能方面,率全省之先启动千企节能改造,2022年开工项目392个,完成高耗低效企业整治提升销号1053家;腾出用能10.7万吨标煤,完成省下达任务的214.3%。积极开展重点行业企业能效诊断,启动我市73家企业能效诊断工作,引导企业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建筑节能方面,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力度,完成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251万平方米,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15万平方米,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705.86万平方米。交通节能方面,去年全市累计淘汰国三及以下老旧营运货车近270辆,新增更新清洁能源公交车190辆,新增更新清洁能源出租车810辆,建成汽车尾气排放治理维护站M站128家。公共机构节能方面,制定《温州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平台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打造四级联动的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一张网”平台,加快推进市行政中心能源费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建设,累计创成市本级节约型机关112家,完成计划目标的116%。充电桩建设方面,开展“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切实回应群众需求,不断提升充电服务保障能力。2022年,新建公用充电设施站点201处、充电桩2090个(不包括住宅小区内的公用充电桩);累计建成公用充电设施站点993处、充电桩8056个、充电枪10298只,充电桩保有量位居全省第三。

四、全面加强监管和宣传力度。一是强化节能审查。落实高耗能限批缓批政策,严格执行我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0.49吨标准煤/万元准入标准(严于省0.52吨标准煤/万元标准),强化用能源头管控,2022年全市获批的163个能评项目万元增加值能耗均值为0.37吨标准煤/万元。二是开展用能预算化管理。推进用能预算化管理试点,对226家企业试点开展用能预算化管理工作,为企业定预算指标、定期监测实际用能情况、分析研判用能形势,稳定企业用能预期,避免用能大范围波动。三是强化节能监督检查。去年以来,市发改委会同住建、统计、机关事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520余次,就新型墙体材料使用、散装水泥应用、“迎峰度夏”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检查等打出组合拳,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制定了《温州市加强空调负荷管理提升电力增供精用水平工作方案》,通过加强空调取暖制冷负荷管控,降低迎峰度夏(冬)电力保供压力,目前已形成6.9万千瓦空调负荷调控能力,6月底前将力争形成20万千瓦空调负荷调控能力。四是加强节能监察队伍建设。通过执法业务能力培训、配备更新执法设备、引入第三方节能服务机构等措施,提升节能监察队伍能力素质,去年累计完成248家节能监测任务。五是开展常态化节能宣传。创新宣传方式,以节能宣传“十进”活动为载体,结合节能宣传周,建立市县乡三级节能宣传工作群,广泛动员1000多家公共机构参与节能宣传,全市累计受众面120多万人次,有力营造全社会节能的良好氛围。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有利于政府更好地推动节约能源工作。下步,我们将按照省市的部署要求和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举措,凝聚工作合力,统筹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保供稳价工作,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建设更具活力的“千年商港、幸福温州”提供坚强支撑。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2502号

电话:+86-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