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红本”,牵动千万家。随着瓯海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不动产证登记难”成了瓯海辖区群众和企业反映最强烈的高频事项。瓯海区人大常委会立足职责定位,从一件民生诉求切入,找准发力方向,对全区安置房和中央商务区不动产登记情况开展专项监督,积极回应民生关切,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再升级。
一场主题接待,摸清遗留问题的“症结所在”
2022年9月,娄桥街道广德和桂华家园的64户业主向“为民桥”基层单元提出了“关于经九路被征收人安置房产权办理的问题”。据悉,广德花园和相邻的桂华家园是由温州市安居建设集团垫资建设的,其中有64套是作为经九路征迁的安置房,由于诸多历史原因,一直无法办理产权证。
“没有‘身份证’的房子,既不能交易也不能过户,影响了我们孩子上学、户口迁移、房屋租售。恳请代表帮帮我们!”在选民代表座谈会上,业主徐先生向人大代表诉苦道。
为彻底解决该历史遗留问题,娄桥街道人大工委根据民情民意分级分类处置方案,向瓯海区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将广德家园、桂华家园产权证办理纳入区人大主题接待的报告》。区人大常委会于2022年11月组织“代表·局长面对面”活动,听取业主代表和相关单位对经九路拆迁安置房不动产登记的建议。活动中,各方再次对广德和桂华家园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进行集中梳理,达成了共识,走出了解决路子。
一次专项监督,蓄足科学决策的“源头活水”
无独有偶,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瓯海中央商务区9幢集资联建商务楼宇的业主们。
自2009年出让后,各联合体公司通过竞拍取得瓯海中央商务区相应的土地开发建设权,后因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方式调整、金融危机等诸多原因影响,9幢商务楼宇不动产权证一直未完成办理。区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蔡福林代表曾提出《关于加快推进中央商务区不动产证办理工作的建议》,希望通过该建议,帮助企业解决燃眉之急。
民之所需,行之所至。助推三个“一号工程”作为今年人大工作的重中之重,瓯海人大将不动产登记工作列为服务助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14项重点任务之一,启动了“开展一次调研、列出一张清单、突出一个重点、组织一次进站接待、听取一次报告、促进一项改革”“六个一”专项监督,高位推进全区不动产证登记难点堵点化解。
3月以来,常委会组织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镇街分管领导和人大代表成立调研组,深入中央商务区企业、安置房小区,调研不动产登记情况。“9幢大厦各办证进度如何?”“初始股东认定时点、首次登记方式、登记主体等共性问题是否梳理清楚?”调研组坚持问题导向,一路走,一路看,一边问,一边议,着力把情况摸准、把问题找透。
精准细致地走访之后,是气氛热烈地座谈交流。会上,区住建局等9家单位围绕政策处理、资金保障、办证服务等进行了深入交流,谈问题、提建议、谋思路。“遗留问题难办,‘清零’任务繁重,虽说有些问题并不是职能部门造成的,但是群众急难愁盼的诉求必须回应,更要想方设法去解决。”
一份审议意见,展现人大履职的“精准担当”
8月初,瓯海区十届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区人民政府关于安置房和中央商务区不动产登记情况的报告。审议意见精准指出,不动产登记事关人民群众重要财产权,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区政府要进一步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制定安置房和中央商务区不动产登记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实施清单化管理,拿出务实管用的硬招实招克难攻坚;要将安置房不动产登记纳入安置提速重要内容同时,进一步完善督导考核机制,促进安置房和中央商务区不动产权证应办尽办,能办快办。
同心同向,合力破难。区政府再度加大办证过程问题解决力度,以“成熟一幢办理一幢”“一楼一策”原则推进中央商务区楼宇产权办理工作;依托“不动产智治”应用平台开启云端“随时办”,压缩不动产权证时间,便利企业和群众办证办事。如今,广德和桂华家园第一批57名业主已完成产权证办理,广润大厦也成功完成不动产权证登记。
从发现一件办证诉求,到推动解决一类不动产登记难题,瓯海区人大常委会将扎实做好不动产登记工作监督“后半篇”文章,想方设法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办好民生实事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