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乡人大

文成县玉壶镇人大:【代表风采】“沙琪玛”书记——马萨:一心为民谋发展,做群众最可靠的“主心骨”

发布时期: 2023-07-31 信息来源: 玉壶镇本级 作者: 胡静

在家人眼里,她是一个大忙人,整天早出晚归,以村为家,难得闲暇;在同事眼里,她是一名好干部,虽然在“一肩挑”的位置上时间不长,但她工作认真负责,说话办事魄力十足,成效显著;在群众的眼里,她是一名好代表,时刻把为民办实事铭记在心,认真履行人大代表职责,雷厉风行落实每一项工作。她就是文成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玉壶镇金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马萨,也是老百姓口中的“女娃娃”“外地人”“沙琪玛”书记。

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金星村是曾经的革命根据地,刘英、粟裕率红军经过,在此播下了革命火种,其中就有玉壶镇金星村的胡从点同胞六兄弟,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在此谱写了“一门六英烈”的壮烈诗篇。为讲好英雄的故事,传承好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马萨带着村两委查资料、做笔记、写文案,义务当起了“一门六英烈”革命事迹的宣讲人。每年慕名而来参观烈士墓的学生和游客络绎不绝,几年时间,马萨义务为大家宣讲了上百场,“一门六英烈”的事迹已经刻进她的心里,融入到她的血液里了。

为了更好地传承先烈的精神,将金星村打造成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村,她积极发掘村内红色资源,打造了以六英烈的事迹为主线,集学习、观光为一体的研学基地,让人们认识英雄,牢记英雄,学习英雄,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乡村振兴的“领头羊”

作为“金星媳妇”的马萨,老家是安徽阜阳。从小生长于大平原地区的她,第一次来到金星,便被金星的山清水秀和淳朴民风所吸引。当选文成县人大代表之后,她更是一心扑在为民谋发展上,希望能带领金星村走上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之路。

一门六英烈,千秋漫山红。马萨表示,红色精神是文化的重要组成,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点睛之笔,不仅要讲好红色文化的故事,更要利用好文化优势带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为了尽早落实红色研学基地项目,她积极向上级要政策,多方筹措资金,通过她和全体村两委成员的努力,研学基地现已基本完工。接下来,她还准备发动村民开民宿、农家乐,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谋划森林康养项目,计划把金星村打造成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村。

为了盘活村内的闲置劳动力,帮助村民增收,马萨主动与镇内琪亮“共富工坊”对接,由“共富工坊”派出1名业务骨干定时、定点、定向送料上门并提供技能培训。“每两天都会有人往村里运送手电筒加工物料,再把加工成品带回去,按件按质结算薪资,动作快的村民每天可以有90元的收入。”该举动成功盘活了村内80余名闲置劳动力,人均月增收1000余元,实打实拓宽了村级经济增长和村民增收的渠道,促进乡村振兴。

为民解忧的“贴心人”

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马萨发动村内妇女,组建起一支群众交口称赞的“女团”,串家门、唠家常、解纠纷、跑项目,样样不在话下。看到村里许多路段没有路灯,马萨反复跑部门,在村里乡贤的支持下争取了资金,2个月的时间为村里安装起了太阳能路灯。

为解决村中老人“吃饭难”问题,马萨积极寻求玉壶镇党委支持,以“共享社·幸福里”建设为契机,将“邻里食堂”建设纳入第一批“幸福要事”清单,通过向县民政局、财政局争取资金、发动在外华侨捐资等形式,共筹集资金200余万元,打造了以提供就餐服务为主,集老年人活动、健康诊疗等功能为一体的养老驿站,不仅为本村的老人提供了便利,还吸引了周边村的老年人前来就餐,让众多老人“食”有所依。

虽然是外地媳妇,但马萨并不把自己当做“外人”。她积极“打入”村民内部,时不时地跑到村民家里,用一口蹩脚的金星话和他们交流,倾听群众心声,用心解决群众问题。现在,她已经是金星话“六级”高手,村民们也都亲切地称她为大家的“贴心人”,她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全体村民的衷心拥戴。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2502号

技术服务电话:0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