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乡人大

做精基层“小单元” 助力共富“大梦想” ——瑞安市推进马屿镇“共富e起来”特色站建设实践

发布时期: 2023-07-26 信息来源: 瑞安市市本级 作者: 王晶晶 谢钦袖

瑞安市马屿镇是农村“三位一体”改革的主要试验田和先行地,也是温州市人大“共富e起来”特色站建设试点镇。去年以来,瑞安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统筹推进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建设的基础上,指导和支持马屿镇人大创新推进“共富e起来”特色站建设,精心打造了“e马当先·共富e站”特色品牌,致力以基层“小单元”书写共富“大梦想”。

一、做好“三聚”文章,全链条整合涉农资源促共富

立足马屿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拥有三万亩天井垟粮食生产功能区和一万亩菜篮子生产基地的优势,积极推进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农业专家与“三农”融合,以人大力量助推共同富裕。

一是平台聚合“促农享”。按照“零距离、零时差、零障碍”的建设要求,推动马屿镇代表联络站入驻为农服务中心二楼,设置了人大工作展示区以及接待室、代表议事厅、代表大讲坛等区域,并在为农服务区域添加了代表码、代表风采、“e马当先·共富e站”LOGO等人大元素,使其成为参与基层治理、回应民生期盼的新阵地。打通“共富e起来”应用场景与“三位一体”智农共富平台,既为农户提供“无忧种田、无忧销售、无忧贷款、无忧补贴”等数字服务,也支持农户随时在线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是代表聚力“助农富”。组织开展市人大代表助力共富主题活动,发挥“农民”代表在农业生产、农产销售等方面的特长和优势,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如温州市人大代表、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林志寅,多次提代表建议为乡村振兴和农民致富发声,其探索创建的全国首家农财险农村保险互助社,为广大农户提供创业服务,覆盖8000多人次,提供保险金额超1.2亿元。如“曳步舞走红”的小英(市人大代表)夫妇,入驻农产品直播间进行“义务带货”,已累计帮助当地农民销售红糖12万斤,销售额达300多万元,“小英夫妻”商标免费提供给村里使用,成为帮助全村致富的“带头人”。

三是专家聚焦“帮农需”。一方面,积极吸收农业专家的意见,推动打造“一站式”农资销售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种子、农药、肥料、农机具等1000多种农资产品,使价格比市场价低5%—10%,切实增加了群众获得感。另一方面,组织实施了“五员两客”(农科员、农经员、农机员、畜牧员、水产员和青创客、农创客)进站活动,通过聘请7位农技专家进驻代表联络站办公,为农户提供坐诊、网诊、巡诊“三诊”合一的诊疗服务,并帮助解答涉农问题、收集意见建议,如农科员庞子千、农创客雷大锋分别为农户提供农业技术、农产品展销方面的指导服务,当好代表和农户的专业“顾问”。

二、做好“三解”文章,全闭环化解群众难题促共富

推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马屿镇“共富e起来”特色站活动,加强与人大代表和广大农户的联系,积极回应关切,助力纾困解难,做到线上有建议、有诉求,线下有答复、有反馈,事后有评价、有统计,形成工作闭环。

一是“线上+线下”联动解难题。按照温州市人大数字化改革部署要求,上线“共富e起来”特色应用场景,构建“邀您e起学”“致富e起商”“助富e起督”“共富e起享”4大模块。持续深化各模块应用,群众可通过扫描代表联络站码后进入民情民意提交界面“线上”反映问题,或通过代表接待日活动“线下”反映问题,以“线上+线下”方式做好民情民意的收集、交办,再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商议,推动问题解决。自应用上线以来,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共收集民情民意210条,主要涉及粮食仓储、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农业信贷等八个方面。

二是“站内+站外”连线解难题。定期开展“局长有约”进站活动,让职能部门领导与代表、选民“面对面”,把问题摆在桌面上商讨解决,使“民主”与“民心”相通。近期举办的“局长有约”活动邀请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等11个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参与现场问答。场内,部分省、市、县、镇四级人大代表和农户代表以面对面提问、数字平台“线上”提问方式,向部门主要负责人抛出涉农方面的问题;场外,不能到现场的农户通过“共富e起来”数字化平台提交咨询问题或视频连线提问,各部门根据职能当面予以解答。

三是“分级+分类”协同解难题。将收集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实行分级、分类处置,健全群众意见分级分类处理流程,完善汇总梳理、分析研判、交办督办、反馈评价等机制。加强与职能部门沟通协调,通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站、约见部门负责人等方式,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协商、合力解决。对于带有面上普遍意义的共性问题,由市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在进一步调查研究基础上,转为闭会期间代表建议件交由有关部门办理。通过跟踪监督办理,切实推动解决了村庄道路新建及修补申请一事一议项目、经济作物信贷政策支持、露天蔬菜种植政策性保险、预制菜发展资金补助等群众“急难愁盼”事项。

三、做好“三促”文章,全方位回应民生关切促共富

坚持把“大兴调查研究”贯彻落实到人大各项工作全过程,把核心业务贯通到代表联络站,围绕全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镇域样板以及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积极回应民生关切,推动人大履职行权提质增效。

一是以监督促乡村产业发展。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围绕未来乡村建设、梅屿预制菜产业园等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深入基层一线,实地调查研究,全面收集问题,督促项目进度,引导广大农民主动参与乡村振兴。监督推动“乡村特色旅游”发展,助力环圣井山文旅康养产业带项目和马屿镇长角井民宿、梅云精品民宿、儒阳民宿等三大民宿集群建设,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助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加速实现乡村振兴步伐。

二是以监督促民生实事落地。马屿代表联络站率温州之先上线使用“民生实事”应用场景,实现事项全流程公开、代表全流程参与、进度全流程掌控、成效全流程评估,民生实事由“政府配餐”向“百姓点菜”转变,进一步提高了民生实事项目质量。同时,组织各级人大代表通过视察调研、明察暗访、约见部门负责人等方式,对民生实事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督促有关单位落实责任、加快进度。地质灾害点治理、文化惠民、白内障复明、老年人居家服务项目等2022年马屿镇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圆满完成,让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

三是以监督促人居环境提升。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作用,深入村社、实地调研农村垃圾治理、房前屋后乱搭乱建、污水处理等环境整治工作,通过“美丽马屿,随拍由我”系列监督活动,分组分片、走村入户,将环境问题记录编号存档,形成“点对点”清理整改督察单,并组织不定期“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在前阶段整治行动中,人大代表通过深入开展“随手拍”活动,发现脏乱点827个,推动村社“四边一内”和路边、沟边、田边、屋边、庭院内大清理大整治,形成了共建共管共治共护的良好格局。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2502号

技术服务电话:0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