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黄坦镇依仁村和济下村,农户们正忙着插秧和育虾苗。围绕“促一方发展、富一方百姓”的奋斗目标,黄坦人大积极整合代表队伍优势资源,组织代表参与“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行动,弹好产业、技术、服务“三部曲”,奏响共富工坊新乐章。
弹好“产业引领曲”助力农户高质高效创收
黄坦镇人大积极发挥代表中的产业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助力“三农”工作壮大发展。依仁和济下都是偏远村,由于人员流失严重,村内常住人口不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山上的部分水田、梯田也随之荒废,村集体的收入一年只有十几万。为了唤醒田地这一“沉睡资源”,黄坦镇人大多次组织开展人大代表视察,通过人大代表的集思广益,向政府提出了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打造“稻虾共养田园式”共富工坊的建议。
在进行深入调查论证后,通过人大代表在企业、合作社的走访调研下,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利用依仁和济下村的水田优势,提出共同引进温州依水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养殖户撑起保护伞,消除农户后顾之忧的建议。公司的引进,成功在依仁和济下村建成核心区养殖面积302亩,设施大棚30亩的产业基地。公司的引进,更为低收入农户提供了70多个就业岗位,让贫困户享受到越来越多的产业红利。
弹好“技术推广曲”助力农户稳产稳供保值
黄坦镇人大在代表中组建了一支技术服务队。他们经常深入到稻田中“把脉问诊”,“一对一”指导农户科学养殖。镇人大代表叶时明经常经常来到农户养殖的稻田中,提醒农户做好水位调控、稻苗栽插等事项,确保稻虾茁壮成长。走访中,对农民比较关心的养殖技术提升问题,他积极向上建议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并将技术与经验依托合作社,优先安排低收入农户进行现场技术培训,后期将受益面逐步扩大。截至目前,省市专家共来文培训养殖户220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300余份,提供渔业信息30余条。近两年来,龙虾养殖面积超300亩,每亩增值预计超1万元,济下村和依仁村村集体收入分别增加3万元和7万元。
弹好“交易服务曲”助力农户有质有量变富
为打响澳龙的特色品牌,走好龙虾产业链之路。黄坦镇人大多次建议镇政府要加大支持和服务力度,协助龙虾品牌注册。随即相关部门协助依仁村注册了飞云湖源品牌,并多次在左右花卉开办特色农产品推荐会,大力推广澳洲龙虾走向外部市场。同时,镇人大代表叶时明提出以“飞云湖源”品牌打造为切入口,把产业链从生产积极向加工延伸,特别是在生产、仓储物流、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合理设置与农户利益分配关系,使农户共享合作收益,努力实现产、销、购全面发展的建议。品牌的打造和服务的提升为澳龙的销售插上腾飞的翅膀,从而澳洲小龙虾的名声越来越大,收购价也提上去了。2021年以来龙虾产量3万斤,稻米产量4万斤,销售额达200万元,增加农户收入6万元,稻虾共养真正成为农民共富“利器”。
如今, 荒废的水田变成了绿油油的“稻虾田”,奏响了一曲生态惠民、产业富民的新乐章。下一步黄坦镇人大将监督好省级稻虾共生示范基地创建,把稻虾养殖做大做强,带动周边乡镇和群众加入“稻虾共养”产业,让村民的共富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