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乡人大

平阳县人大常委会助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纪实

发布时期: 2023-04-10 信息来源: 平阳县县本级 作者: 崔璐璐

2022年,平阳首次跻身“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全国工业百强县”两个榜单,成为浙江省山区26县中唯一上榜的县;2022年GDP增速6.4%,居全市第1、全省第3,数据背后积聚的是平阳发展的潜力、活力和底气,而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助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正是其中最亮眼的底牌之一。2023年2月6日,平阳县以新春第一会的形式,召开全县考绩工作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大会,决定将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作为2023年“一号改革工程”,并提出打造“最优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经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等五个“最优环境”......

营商环境,一头连接经济发展,一头牵动企业命脉。在这盘大棋局中,平阳如何接续奋战、如何愈战愈勇、如何跻身前列,原来早在四年前,这里就开始深入思考棋局当如何“落子”——一场关于营商环境的深入探索实践。

代表“三问”,引发“优化营商环境”专题大研讨

2018年,平阳县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这是平阳县委以服务企业和民生需求为导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县委副书记、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县政府常务副县长牵头成立“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领导小组;设立县营商环境服务监督局;出台《平阳县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的实施方案》;制定“深化改革优环境”十七条措施、“执政监督治怠政”十一条措施,系列动作无不彰显民营企业发祥地对营商环境优化工作的重视和志在必得。

平阳的营商环境处在什么水平?“营商环境”到底应该如何“优化”?2018年4月,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一条《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建议》引起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这是十六届人大以来收到的第一件关于“营商环境”的建议。代表在建议中发出“三问”: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护航的法律法规在平阳落地执行的情况如何,政府主管部门是否又真正做到了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企业应当享有的优惠待遇或者优惠政策是否落实了?小微企业办事难,基层职能部门公务人员是否也有责任?

其实,就在前不久,平阳县人大常委会曾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大代表读书会——“学习贯彻全国人代会精神,助力营商环境大提升”——学习交流会变成了“思想碰撞”会和“监督动员会”,在平各级人大代表、“一府一委两院”主要负责人悉数到场。7位全国、省、市人大代表通过发言共同梳理排查我县营商环境的痛点和堵点,把脉平阳营商环境大提升,就如何营造稳定公平透明高效的营商环境积极建言献策。“狠下功夫,真正融进营商环境提升的实际工作中”,这是各部门一致的表态。

党委有部署、人大见行动。2018年2月,平阳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2018年重点监督工作计划,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关于营商环境提升工作情况的报告成为当年11月份举行的常委会上的一项重要议题。

关于营商环境的讨论还在持续发酵中,代表“三问”也促使平阳县人大常委会开始了更加深入地谋划营商环境监督工作。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特别是企业界代表,知营商环境“痛”、晓民营企业“盼”,以代表之力助推优化营商环境,所指问题必能“入木三分”、所提建议必将“对症下药”,一场场代表助力营商环境建设的实践正在酝酿。

连环监督,督出“营商环境排名全市第一”

刨根问底、知行合一。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必须脚踏实地,监督营商环境建设更要深入一线。2018年5月,平阳县人大常委会印发了“助力营商环境提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监督活动方案,旨在以监督视察“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切入点,全面了解政府相关部门在优化政府公共服务,改善政务、投资、市场、法治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为了掌握活动实际进展,自2018年6月份,平阳县开启了一轮以“县乡联动”为主要方式的视察监督活动,用了半年时间,营商环境提升工作专题调研组遍访了行政审批中心、乡镇、企业、商会、协会等数十家单位,与人大代表、企业代表、协会代表展开深入交流,广泛收集群众对营商环境提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乡镇人大主席团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同步开展监督活动,通过代表联络站收集了群众对改善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建议。各方收集问题和建议在经认真梳理后反馈给了县政府进行研究处理。

为了进一步提高“县政府关于营商环境提升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质量,在前期走访的基础上,平阳县人大常委会在10月份召集召开了营商环境提升工作情况座谈会,听取县招商局(县营商环境服务监督局)关于营商环境提升情况的汇报、县审管办关于“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中涉及营商环境提升情况的汇报,以及县人社局关于人才建设情况的汇报,并对前期调研发现问题解决情况进行摸底询问。

在各级人大及人大代表大面积、密集式监督工作推动下,1417项涉企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402名高素质营商专员(代办员)与企业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并实现了对规上企业和招商引资项目“全覆盖”;兑现企业奖补2.39亿元,减轻企业各类负担超10亿元;营商环境效能监测点由20个增加到703个......截至当年第三季度,平阳县营商环境负面清单只扣0.274,排名全市第一;146个营商环境问题化解率达100%,居全市第一;特别是针对前期视察发现的中介机构短缺问题,平阳县政府快速反映,建立起了全县涉批中介服务一张网一个信息库,实体中介入驻及网络入驻达186家,“网上中介超市”项目数量居全市第一。

常委会刚过,12月份主任会议上立即通过了《关于平阳县营商环境提升工作情况的审议意见》,从改革提速、服务升级、要素保障等关键领域对下年度优化打造营商环境提出更深层次建议。人大建言献策、政府逐项攻关。《审议意见》印发不到半年时间,县政府在专项工作报告中提到“重大项目开工前审批从5个部门精简至3个部门,审批事项从9个精简至5个(其余事项均列为承诺后置)。此外,平阳还在全市率先推行企业投资项目供地审批与不动产登记“直通车”办理,办理时间从原来3个工作日缩减到1个小时......”。

专题询问,问出“齐心协力、再谋新篇”的共事决心

“我县对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的企业采取了哪些具体帮扶措施?”

“在调研的过程中,有企业反映部分银行在发放贷款的同时还存在搭售理财产品的情况。我县有无对此类情况开展督查,有无措施解决部分银行在放贷的同时搭售理财产品的问题?”

“在实行减税降费的过程中,企业普遍感觉到减税降费的获得感不高,今年我县减税降费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具体都体现在哪里?”

2019年9月26日上午, 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就县政府关于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举行专题询问。八位委员、12家单位、19项问题,问题不分大小,全场最关心的是在全县共同努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的紧张氛围下,工作是否还有“死角”、权责是否悉数到位,现场在一问一答中,对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进行了“定向”考评。

民营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基础,社会就业的主阵地,守住民营经济发展积极态势,既是守护地方经济血脉,也是为平阳百姓谋福利。2019年初,紧跟县委部署,平阳县人大常委会继续将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关于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报告列入年度重点监督工作计划。3月,紧接着印发了《关于调研和审议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实施方案》,决定采取县乡人大联合视察的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两个健康”视察调研工作,并进行专题询问,这也是平阳县历届人大常委会中开展的首次专题询问。

为了开好这次“专题询问”会,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分别带队前往全县16个乡镇开展“清单式”调研工作,七个组、近百名成员、历时又是半年多时间。减负降本政策、民营企业融资、创新资源配置、公平竞争环境、最多跑一次改革、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民营企业权益保障,以及民营企业发展促进立法意见征集,聚焦八个方面,对调研过程中发现和收到的问题困难、经验做法,一一进行记录整理,为办一场“稳、准、狠”的专题询问工作做足了前期准备。

大量详实一手资料这场没有“脚本”的专题询问异常精彩,虽然没有电视问政的紧张感和压迫感,面对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入木三分”的问题,接受询问的部门无不“推心置腹”,摆出困难、亮出承诺、显出诚意,专题询问在问答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审视变化,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视野更加广泛

2020年,镜头聚焦新生代企业家。平阳县人大常委会发出关于平阳县新生代企业家健康成长情况的调研邀请,因为涉及大量在平阳本地和国内外发展的新生代企业家,所以除了县经信局、县工商联等部门、组织负责人之外,县委统战部(世界平阳人联谊会)负责人以及新生代企业领军人物代表均受邀参加调研和座谈。

在营商环境建设中,人大代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陈玉叶便是其中一个。陈玉叶是在平温州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也是平阳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秘书长、县工商联副主席,作为人大代表,她深入基层调研营商环境,走访县内27家企业,梳理企业家对营商环境意见和建议33条,与8家有关部门互访交流,提出建议11条,参与营商环境提升专题会议10次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个人履职期间,她还参加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园建设、新生代企业家培养、“两个健康”创建等主题调研交流活动达65次,并先后撰写提交《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我市城市竞争力的建议》《关于全面推进“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工作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建议》等17件。在工作岗位上,陈玉叶在引导广大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还会积极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帮助企业解决消防、安全、环保、税务等问题,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其实,在2019年观看和聆听那场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专题询问之后,平阳县各级人大代表也开始站在更高视域、更高站位审视县域营商环境发展轨迹、思索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重点方面。2017年至今,县人代会上共收到代表关于营商环境、企业发展相关议案建议数十件,建议角度随着县域发展主题变化也在不断进行调整,从关注企业自身“用工”“保险”“重组”、发展“现代物流”,到关注社会效益,实施“能耗双控”“低碳经营”,再到关注企业效益、社会效益,扶持引导企业积极助力“共同富裕”,以“双碳”优惠政策落地助推企业朝向环境友好方向健康发展,人大代表提出建议的脚步永远紧跟县域发展主题、引领营商环境创新发展方向。

政策在发挥效力,营商环境建设主题和重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法治浙江建设十五周年,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深化法治平阳建设,经营好“法治”这一最好的营商环境,“奋勇争先、勇创新局”,是平阳新的功课和使命。“美丽海岛”变身“金融宝岛”,南麂基金岛入驻企业达2194家,累计创税5.4亿元;3年实现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87个,总投资150亿元的金茂古鳌头产城融合项目落地平阳,总投资120亿元的正威电子项目更是实现当年拿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的目标,创造了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的“平阳速度”,为平阳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2022年,平阳入选《2021年中国投资潜力百强县》第39名,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扎根”平阳并发挥重大作用,“助企开门红”活动继续开展、经济稳进提质政策相继出台,全过程、个性化助企服务全天候进行......

“轻装”上阵、“负重”前行。疫情过后,全国经济迎来大复苏,营商环境成为抢占发展高地的“软环境”和“硬条件”。一边是全县上下齐心协力优化提升县域营商环境,一边是市县两级人大代表、县长亲自带队密集赶赴北京、山东、广东以及武汉、成都等地开展“双招双引”,一边是县委县政府欢送赴美参展企业代表、强力支持打造“国际营商环境”。发展面前,没有退缩,平阳县人大常委会始终与全县人民一起,带着发展信心“轻装”上阵,带着县委嘱托“负重”前行。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2502号

技术服务电话:0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