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乡人大

代表风采丨周德操:农家酒香里的“共富梦”

发布时期: 2023-12-15 信息来源: 平阳县县本级 作者: 崔璐璐

今年5月,平阳县人大代表周德操,带领凤桥村村民,依靠政策支持,聚焦本地资源,瞄准当地酿酒特色,建立起“酒香凤桥”共富工坊,有效破解了农家酿酒制作周期长,销售渠道少,竞争压力大、质量保障虚等“老大难”问题,还让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目前,凤桥酿酒工坊销售额达2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个。

“绿色+规模”,带动传统产业重获新生

凤桥村农家酿酒历史悠久,古时村民除了农耕别无他业,于是便利用地理位置优势,以及当地的优质水源和米粮来酿造美酒、制粬,以此提高家庭收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凰桥头的周茂书自制“粬娘”(酵酶菌),并创“平凤酒”商标,兴旺一时。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自产自销、零散式酿酒模式已经不适应产业发展。此外,酿酒户生产废料随意排放,杂物乱堆放等问题造成的环境脏乱差现象,也不利于和美乡村的创建。

“我们通过与酿酒户签订共富协议,建立酿酒‘共富工坊’,并对酒糟等再生资源进行收购,再低价卖给农户”原来,为了振兴凤桥酿酒产业,平阳县人大代表、凤桥村书记周德操带领村两委和党员志愿者多次上门和酿酒散户沟通,一点一点打消村民顾虑,最终和酿酒户达成共识,签订了共富协议。由此,不光建设共富工坊提上了日程,环境整治成效也更加明显,村容村貌也得到极大改善,和美乡村建设步伐逐渐加快。

资金和场地是制约项目的关键因素。作为村书记,周德操发起了村两委“帮跑”行动,村干部奔走于各个部门协调资源,最终顺利通过了项目审批。十多位乡贤也在村两委的号召下,预投资上百万元用于酒坊的建设,构建起了“政府搭台、村企合作、农户参与”的共富模式,实现村民就业增收、村集体产业繁荣的“双向奔赴”。

“工艺+质量”,保障农家酒酿生产安全

走进鳌江镇凤桥村的“黄渎酒坊”,

车间里一片繁忙景象,

师傅们正有条不紊地开展酿酒工作,

浓浓的酒香从蒸馏炉中扑鼻而来......

好酒也需好材料。为了产出让消费者放心的原味好酒,周德操带领村两委赴各地考察,多方比较购置洗瓶机、纯净水机、酒精高精度复合机过滤等先进设备,以此稳定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正在生产的“黄渎酒坊”白酒系列是在凤桥村传承几百年的优良酿造工艺的基础上,以优质高粱、大米、小麦、玉米、糯米为原料,采取山泉水为酿酒用水,由酿酒户采用古法蒸煮,酿出后再对每滴琼酿进行安全检验,最终才产出这瓶醇香浓郁、清冽干爽,飘着百年酒香的“共富酒”,“黄渎酒坊”负责人说。

“人才+探索”,推动产业转型迎合市场

在周德操的带领下,凤桥村的一连串改变也吸引了青年人才回归。返乡青年灵感丰富、理念前卫,有将老房子改造成南法风咖啡小屋,在温州乡村打造了一处乌托邦般的宁静小院,国庆节前夕正式营业时,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往打卡,带动提升了当地人流量。

酒坊只是凤桥村实现“共富梦”的开始,周德操心里还在谋划更多。“我们不光要‘创富’还要‘带富’,要用好‘土专家’,组建自己的酿酒技艺指导团队,通过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村里闲置劳动力学习酿酒技术,增加营收的手段。”

凤桥村将积极探索“酿酒+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新模式,以“诗酒田园,宋韵钱仓”为主题融合凤桥酒文化旅游资源,打造酒文化体验基地,逐步实现从“对外卖产品”到“向内引游客”的转变。

“酒坊”是初心、也是希望。周德操代表始终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铮铮誓言,坚持立足岗位,继续以“酒坊”为题,谋好村民共同富、长久富的文章。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2502号

技术服务电话:0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