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建兵,男,1976年10月,中共党员,1994年12月从兰溪应征入伍,2007年7月从温州市平阳边防大队转业至温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现为温州市鹿城区第十届人大代表,第三批鹿城区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温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教师,童心航模俱乐部负责人。多年来致力于传统手工艺传播和航模运动普及工作,先后获评浙江省科技体育“先进个人”、浙江省青少年车辆模型锦标赛“优秀辅导员”、温州市社教工匠等荣誉称号。
2021年,经温州市鹿城区人大常委会任命,童建兵成为鹿城区人民法院的一名人民陪审员。面对这一新身份,他始终怀着一颗“倾情为民”的赤子之心,在岗位上尽职尽责、履职为民,在两年中累计参审各类案件45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心中有责,争做群众满意的人民陪审员。
众所周知,人民陪审员是“不穿法袍的法官”。在刚刚被选任为陪审员时,童建兵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但同时又内心忐忑,担心法律水平不足而无法胜任陪审工作。通过参加岗前培训,他了解到人民陪审员选任不重学历更重阅历,更多的是需要发挥其社会阅历丰富、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与法官的审判思维互补,助力审判高效有序进行。树立了信心的他,积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各类法律法规,观看庭审录像,努力吸收更多庭审知识和陪审技巧,做到读懂、吃透、记牢、用准。
童建兵珍惜每一次陪审机会,认真地对待参加审理的每一起案件。每次一接到开庭通知,他便主动联系法官了解案件情况,提前学习案件涉及的相关法律,并结合法官梳理的矛盾焦点和案情实际,对照法律条款进行分析和研究,提高案件判断能力。
在陪审中,他严格遵守法庭纪律,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仔细分辨是非曲直,努力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等方面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同时,他坚持调解这一首要原则,发挥人民陪审员的桥梁纽带作用,研究调解艺术,灵活把握调解时机,努力在开庭前当好调解员,在开庭时当好裁判员,在合议中当好监督员,在判决后当好协理员。
童建兵也充分发挥出人大代表身处基层、贴近群众、了解民情的优势,随着参审案件越来越多,从一开始的不敢发声,到敢于根据法庭审理事实提出问题和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案件审理、评议和表决的姿态参与到庭审过程中去,为促进司法公正发挥作用。
二、肩上有担,争做群众身边的普法宣传员。
两年多的陪审工作,让童建兵学到了方方面面的法律知识,他把自己参与过的庭审进行总结归纳,以典型案例进行普法宣传。
在授课中或是履职时,童建兵接触最多的对象是青少年和老年人,他就针对性地讲一些校园欺凌、电信诈骗的法律知识。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以案释法,与大家进行问答互动,引导青少年、老年人增强法律意识,增强防范能力,有效做到陪审工作与本职工作、日常生活有机融合、互促共进。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作为教师的他,对未成年人的案件特别关注。童建兵以人大代表身份积极参与由鹿城区人民检察院组织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座谈会”和鹿城区人民法院组织的“禁毒开放日”。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他结合本职工作,提出了扩大青少年法治宣传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的建议。
在他的推动下,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利用微信公众号、LED屏幕等开展法治宣传,定期组织开展普法教育主题活动,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法治宣传教育模式,推动完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不仅扩大了普法的覆盖面,而且产生了积极的辐射效应。
三、脚下有路,争做为民解忧的群众贴心人。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童建兵时刻牢记使命,积极参加各类代表活动,主动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尽职尽责发挥代表作用。
“现在小孩在家里要么在学习,要么是看电视玩手机,缺乏户外运动,动手能力都变差了”“暑期孩子天天在家里,希望能多开展一些活动,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童建兵在滨江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参加“选民接待日”活动时,多名选民提出关于儿童健康发展的问题。
在经过深入调研后,童建兵立足本职工作,组织开展“童心公益行”活动,每年暑期带领志愿者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为孩子们做航模科技和安全知识科普。
课堂上,小朋友们认真听讲、认真制作,“我的转起来啦”“我刚刚向前推进3步”“我从那边推到了这边”,孩子们你一句他一句,玩得不亦热乎。通过一次次的“飞行”,让一颗颗“飞行”的种子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目前“童心公益行”活动已经开展了26期,为全市的青少年小朋友们带去科技模型的快乐和启发。
“人大代表和人民陪审员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承载着党和人民的信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各种法律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为促进司法公开、推动司法公正、树立司法公信贡献自己的力量!”童建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