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泰顺县人大常委会统筹谋划、积极探索、精准发力,紧紧围绕助力中心大局这一重大目标任务,以“两个导向三个抓手”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建设,逐步实现“基层活、满盘活”的良好成效。
坚持“县乡联动”导向。强化指导和督促力度,将基层单元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全县所有乡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将在年内全部实现“下楼落地”和硬件提质,实现“一站一特色”全域化布局、差异化推动,罗阳镇列入全省首批试点培育对象,百丈镇打造“您‘码’上说,我马上办”履职平台,龟湖镇打造浙闽边“共建共享”履职平台,有力推动县乡人大工作协同发展。
坚持“线上引领”导向。多次召开县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建设工作专班协调会和乡镇人大工作例会,要求专班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全面突破传统的固有思维,以系统思维、平台思维、数据思维为导向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促动实现代表履职突破时间、空间限制,逐步实现代表群众“掌上督事”闭环管理,有效化解在外人大代表履职难的问题。
强化“常态进站”抓手。推动县领导、县政府组成人员、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常态化进站开展活动,结合代表建议办理,每年组织为期三个月的“局长进人大代表联络站”活动;围绕落实受理民生小事“马上办”工作机制,由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带队,每周三到县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活动,多年来构建形成民生小事快速反应及跟踪办理的闭环体系,赢得了代表和群众的好评。
强化“应用贯通”抓手。县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建设工作专班牵头抓好省市数字化场景的应用贯通,通过组织现场交流会、业务培训会、日常“点对点”指导等方式,全县19个乡镇已全部完成浙里人大代表线上联络站建设,省、市、县、乡四级代表先后编入联络站,同时通过建立联系机制,指导部分年龄较大的农村代表熟悉数字化场景应用,逐步实现“应用贯通”全县域覆盖。
强化“站外拓展”抓手。凝聚发挥人大代表资源,围绕矛盾化解、政策处理、法治宣传、助农服务等方面,积极探索“代表联络站+”模式。罗阳、仕阳镇代表联络站建设“泰·顺心”代表调解联络点,做到及时响应可预约、记录过程必留痕、结果导向必评价;百丈镇代表联络站常态化组织“直播带货”助力农产品“走出去”;司前镇代表联络站助力解决好泰顺抽水蓄能电站政策处理难题,持续推动代表履职触角向站外延伸、向全域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