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联络站是最贴近群众的窗口,是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主阵地。今年以来,苍南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着力推进全县19个代表联络站建设,切实打通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真正架起听民意、聚民智、惠民生的“连心桥”,推动形成了“群众常来、代表常在、实事常办”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常态”。
一是标准化规范联络站。为加强联络站建设的各项保障和规范化,县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全县各代表联络站点建设情况汇报并对站点建设开展实地调研,结合各地的实际工作情况,因地制宜,坚持实用、可行、灵活的原则,对各乡镇代表联络站建设提出了具体细致的建设要求。同时继续加强经费保障,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参与沟通协调,要求县财政部门切实强化对各乡镇人大的资金保障和支持,切实维护基层人大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二是系统化完善联络站。为完善代表联络站运行的制度机制,县人大常委会对人大代表接待选民受理范围、活动组织、受理事项做了明确要求,将联络站代表信息、联系方式、开放时间进行公布,确保群众不跑空。同时,加强对全县代表联络站点的业务指导,对代表联络站和代表进站活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指导,及时指出问题、督促整改,总结经验并利用报纸、微信公众号等新闻媒介进行推广宣传。此外,还要求各乡镇人大配齐配强代表联络站工作人员与硬件设施,建议由乡镇人大主席担任站长,承担起组织落实、管理协调和督促指导的工作职责,协调解决运行中的实际困难。同时还要求把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编组进站,明确具体岗位职责,落实具体工作任务,形成了上下齐抓共管,全面系统化推进代表联络站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是数字化赋能联络站。为进一步发挥人代会闭会期间代表履职主要平台的作用,县人大常委会以人大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发挥苍南人大WO监督互动平台作用,让人大平台与苍南特色的民政智慧门牌系统积极联动,在智慧门牌中加入人大代表功能模块,群众通过扫描自家门牌上的二维码,可以与本区域代表进行即时互动和提交意见建议,让苍南多了三十万个建在老百姓家门口的小型掌上代表联络站,实现代表群众“云”联系。让代表和群众的建议意见通过平台流转至有关部门,并及时掌握办理情况,切实推进人大工作的掌上履职。自平台开放以来,累计收到并处理答复建议意见68件,答复率100%,有效提升人大代表履职监督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