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瓯海区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从代表建议办理、全面走访调研和审议监督等多方着手,推动“双减”工作各项措施落实落细。
一是线上+线下,数字赋能摸清实情。当前,社会各界对“双减”关注度高、需求强烈。今年以来,瓯海区人大常委会将开展“双减”专项监督纳入工作计划,成立调查组,依托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线上线下”开展意见征求12次,收集意见建议73条。通过调查发现,虽然当前全区中小学普遍开展了课后及暑期托管,初中还增加了晚自习活动,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普遍认可,但仍存在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教育和科技、文化、体育等业务主管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配合不够紧密;课后服务质量不均衡,教师工作压力普遍增大,家校社协同力度不足;校外学科类培训仍有反弹风险,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尚未理顺,文化艺术类、科技类、体育类培训机构治理面临监管不到位的新问题。
二是督办+面商,助力热点问题解决。今年瓯海区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共有8位代表分别提出了《关于完善“双减”政策配套措施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建议》《关于在“双减”背景下盘活资源打造学校假日俱乐部的建议》《 关于“双减”政策背景下减轻教师负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建议》等建议,占代表建议数的4.3%。瓯海区人大常委会将类似的五件建议合并成一件重点建议,责令区政府分管副区长领办,区人大常委会分管副主任督办。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督办重点建议办理情况,并邀请区教育局局长进代表联络站开展“局长·代表面对面”活动,有力推进课后托育、午休床位等师生家长特备关注的问题加以落实解决。
三是监督+审议,推动完善长效机制。结合“六访六促”主题活动和美丽瓯海建设专项监督,组织瓯海区人大代表对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开展视察,确保学生托管后回家交通安全。9月份,瓯海区十届人大常委会第7次主任会议专题听取区政府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的报告,督促区政府要注重系统谋划,充分发挥工作专班牵头作用,构建综合执法部门与业务主管部门协同高效的执法监管体系;要强化校园教育主阵地作用,注重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切实激发教师活力;要持续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广泛宣传科学、理性的人才观和教育观,为“双减”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