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市人大常委会e系列八大场景正式在龙湾区海滨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集成上线并落地应用,e系列场景涵盖立法、法治、“两个健康”、明眸皓齿、侨务、护水、共同富裕、一老一小等八个方面,通过建立“4+N”架构体系,打造“码上宣”“民意汇”“云议堂”“促政台”等特色模块,全面推动“联、商、督、促、智”五大功能在基层单元落实落地。
聚焦四大模块促“八个e”应用落地
坚持实战实效原则,聚焦宣传联络、民情督政、协商议事、依法促政四大模块,通过线上线下双轮驱动,重点推进立法e点通、法治民e坊、两个健康e观察、明眸皓齿e线牵、华侨e事通、护水e路行、共富e起来,一老一小e关爱等e系列八大场景在海滨代表联络站的集成贯通和落地应用。
应用落地后,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将不定期在e系列“码上宣”上发布龙湾区相关工作的法规政策,组建代表讲师团组织代表进联络站、进村社、进企业开展人大制度和相关法规、政策知识宣讲。开展“周三代表有约”、代表进网格和联络站接待等活动,定期发布监督调查问卷,向特定人群精准征集民情民意。通过代表码线上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利用统建的“民情民意”应用,与基层治理四平台、12345等平台打通,实现民情民意从收集到处理反馈的线上可量化、全链条闭环。同时,将e系列涉及的八个方面重点工作纳入街道议政会审议议题并形成意见专报,或者采取视频连线方式,让代表与有关单位进行“云商议”“云对接”。紧抓群众意见建议落地,把代表和议政会成员按专业、特长建立专业小组,分别对应八个e场景,结合国家机关人员进站、代表议案建议督办、民生实事监督等,围绕相关议题有计划地开展跟踪监督和视察检查,精准助推工作改进、问题解决。
聚焦工作特色促实体站迭代升级
龙湾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做好“线上”“线下”相结合文章,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迭代升级人大代表联络站,通过体系化、实效化、制度化、特色化等“四化”举措,推进基层单元系统架构、活动方式、管理运行、应用场景的整体跃升,努力探索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龙湾模式。
在阵地建设上,高质量建成1个区总站、全覆盖建设10个街道联络站,43个村社、企业联络点,新增数智化“两屏一网”,做深“联络站+”文章,以“五站合一”模式打造联络站升级版。在打响品牌上,按照“党建统领、数字化、网格化、民主化、法治化”的“一统四化”要求,突出载体创新,打造具有龙湾辨识度的活动品牌。在载体创新上,全面铺开“代表进网格”行动,有效对接基层治理体系,将人大代表全部下沉联系全区各网格,全域推行亮身份、亮承诺、亮代表码的三亮行动,建立代表“四张”履职清单,推动人大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创新推出“周三代表有约”,常态化开展国家机关人员进站、局长代表面对面等活动,扎实推进人大立法调研、监督等核心业务工作下沉。鼓励各街道人大工委开展创新,全面打造“一站一品”特别品牌。
聚焦基层单元促“e系列”推广创新
进一步强化基层单元运行管理,先后出台基层单元实施方案、“六机制两清单”工作指引、国家机关人员进站、人大核心业务下沉办法,以及代表履职积分管理、星级联络站评比、常委联系代表等若干制度,通过制度为平台运行注入活力。
不折不扣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基层单元“1261e系列”建设要求,一方面,做实推广运用的文章,推动省市统建应用向代表下沉、向基层下沉。另一方面,做强特色创新的文章,重点建设数字人大驾驶舱,开发视联网模块,打造人大制度云展厅,全景式展示人大工作全过程。优化代表议案建议办理、联络站一体查询、知识互动等系统,推进平台深度应用和数据交互共享。重点培育省级首批试点海滨站,努力在“自选动作”上创出特色,开发“选民说事”特色督政议事应用,数字赋能凉亭听事、代表问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五步工作法,全面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建设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