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三固定接待,增加了我们与选民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以前反映问题没地方去,现在感觉方便多了,问题解决也很及时”“请我们到联络站反映问题,感觉很暖心”“之前只知道选人大代表,不知道人大代表是做些什么的,现在在联络站里一看,明白了很多”……随着龙湾区11个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开放和创新运营,既为人大代表履职提供了平台,也为选民提供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窗口。
龙湾区九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在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纯芳的研究部署下,在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和10个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同步创新推出“周三代表有约”品牌,组织全区各级人大代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代表履职活动,全方位打造“周三代表有约”活动载体,利用代表植根基层和群众的优势,切实发挥代表作用,进一步强化人大民意专有渠道作用,培育代表服务意识和群众应用惯性,面对面了解民情民意,促进民生问题有效解决。
全员进站勤联动 为民意“加码”
“周三代表有约”把全区11个联络站统一周三为固定接待日,将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常委会各委室及街道人大工委编组排入区总站,各级人大代表全员编入各街道站点轮值,制定全年接访安排,保障联络站大门常开、活动常办。区人大常委会还通过整合领导干部人大代表进站、局长面对面、建议督办面商、民生实事监督、代表论坛等活动载体持续深化“周三代表有约”活动,形成“月月有主题、周周见活动”的工作格局。
“周三代表有约”约的是代表,来的是部门,促的是民生。通过群众说事、多方议事、部门办事、代表督事,把上情下达与下情上达结合起来,把被动听取群众呼声要求与主动征求群众意见结合起来,把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民生小事与推动解决普遍关切共性问题结合起来,把人大代表进站与国家机关人员进站听取意见建议结合起来,把开展本级人大监督工作与承接上级人大交办任务结合起来,效果上实现多元融合,使公共决策接收广大群众意见,真正让群众受益。
以学促用强素质 为履职“筑基”
为增强“周三代表有约”活动质效,推进活动往深里走、往实里走,让代表们在活动中有思考、有事问、有话说,区人大常委会不断延伸拓展“周三代表有约”活动内容,结合“代表驿站”“人大讲堂”“会前学法”等活动,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代表学习活动,为代表“充电加油”,让“代表有约”约出学习新风气、开启学习新模式、引领学习新风尚,切实提升人大代表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增强人大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达到以学促用的目的,特别是帮助本届新任代表更快进入角色,当好群众“代言人”,积极履行好代表职务。
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3期代表履职培训班共370人次参加,通过系统培训,切实提升代表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为丰富学习活动,同时组织各代表中心组学习贯彻新修订地方组织法、各级人代会精神,并跟进完善街道人大工作制度。还开展“代表驿站分享会”“代表论坛”等活动4期,为代表搭建学习交流平台。除此之外,日常利用街道人大工作例会和代表联络站每月主题接待日,组织人大代表交流学习心得和履职感悟,推动人大代表严格依法履职,从而为更好地开展“周三代表有约”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长”“常”结合促成效 为民生“护航”
以“约”促改,“周三代表有约”活动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联络站督政议事的平台作用,针对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区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代表建议办理,系统构建重点建议、不满意建议、B类建议多位一体督办的长效机制,全方位查验办理成效。
以“约”解难,区人大常委会还坚持把“周三代表有约”活动与代表履职监督相结合,围绕人民群众和代表普遍关注的问题,经常性组织区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视察和调研活动,引导和支持代表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并坚持一个项目由一名常委会领导牵头、一个委室对口、一个代表小组跟踪的“四个一”监督模式,全程跟踪推进项目落地见效。目前,已组织动员人大代表投身共同富裕建设实践,围绕就业促进、“六访六促”、经济稳进提质八大攻坚行动等主题,区街联动开展有关视察、调研、座谈、联系群众、询问约见等活动220余次,参与代表9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200多件,推动完善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