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关于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关于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期: 2020-12-22 信息来源: 市人大 作者:


温州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陈建明

20201222日)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以来建议办理情况通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及闭会期间,市人大代表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反映民意,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并立案的建议共564件,其中交由政府系统承办的517件,占总数的91.6%。在建议办理过程中,市人大各位领导和代表对办理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经过各承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今年建议办理工作实现了“三高”:一是高答复率。政府系统承办的建议都已在规定期限内书面答复了各位代表,按期答复率100%。二是高解决率。代表提出的建议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A”类366件,占70.8%,比去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创历年新高;部分解决或列入计划解决的“B”类136件,占26.3%;因受条件限制留作参考或不可行的“C”类15件,占2.9%三是高满意率。代表反馈评价的517件建议中,满意498件、基本满意11件,8件不满意件经部门重新办理后有7件已转为“满意”或“基本满意”,满意率达99.8%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办理责任。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大建议办理工作,市“两会”召开后,姚高员市长第一时间就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作出专门指示,对办理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提出明确要求。428日,陈建明常务副市长牵头,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联合召开市“两会”建议提案交办会,对今年建议提案办理任务进行细化分解。619日,市政府常务会议书面审议了建议办理情况和市政府领导领办件情况,姚市长和每位分管副市长分别领衔重点建议,有力推动了重点建议办理工作的落实。在市政府领导的领衔示范带动下,各承办单位认真落实主要领导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督办、综合处室协调督促、业务处室具体办理的工作机制,推动了建议办理工作的落实。

(二)加强协调督促,有效提高办理效率。市政府狠抓过程管理,紧紧把握分办交办、催办督办、跟踪回访各个环节,做到事前有部署、事中有指导、事后有监督。一是分办交办求精准。“两会”期间,市政府办公室提前参与建议的分类审核和预分办工作,成立预分办小组,实现了建议预分办与市“两会”同步完成。二是催办督办抓进度。在建议办理过程中,及时掌握办理进度,在每个时间节点前通过网上督办、电话催办等方式,做好提前告知、逾期预警、进度评估,确保办理工作整体有序。三是跟踪回访显成效。9月份,市政府组织开展了建议办理“回头看”活动,督促承办单位加大后续办理力度,对办理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代表反馈的不满意件,安排专人跟踪,及时介入协调,最终有22件“B”类转为“A”类,3件“C”类转“B”类,7件不满意件转为“满意”或“基本满意”件。

(三)加强面商协作,努力提升办理质量。市政府把“面对面沟通、主会办协作”作为提升办理质量的重要手段,最大限度地整合部门力量、争取代表满意。一方面,强化与代表面商沟通。市政府领导率先垂范,市长和副市长高度重视、亲自参与和代表的面商活动,各承办单位通过登门走访、邀请视察、座谈共商等方式,主动与代表见面沟通,今年政府系统总体面商率达95%,各重点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都能亲自参与面商,市公安局、市科技局、市住建局等部门一把手还组织召开了集体面商座谈会,部分单位还组织开展现场视察交流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另一方面,强化部门分工协作。完善“主会办”协调机制,主办单位牵头调查研究、方案审定、办理答复等工作,会办单位共同参与、共商措施、共建机制,部门间严格执行书面函告制度避免因业务交叉或意见分歧而影响办理质量。

(四)加强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办理实效。市政府坚持把建议办理与工作改进相结合,推动人大建议有效转化为具体的政策举措,争取办理一件建议、解决一类问题、推动一项工作

一是经济发展凸显新活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复工复产是今年代表们关注的焦点,也是市政府工作的重点。市政府在贯彻落实好“六稳”“六保”各项政策举措,落细落地系列惠企政策,持续深化“三服务”,抓好复工复产等具体工作中,认真吸纳代表关于恢复生产、畅通经济运行的建议,推出了“惠企28条”“稳经济32条”“金融支持12条”“稳工业10条”等政策,实施政银企协同“五减”共克时艰行动,为企业降本减负390亿元。深化“三服务”“两万两千”活动,派出1.5万名干部深入企业基层,累计解决问题12593个、化解率97.7%。出台促进消费升级、振兴文旅消费市场等系列政策,推出18亿元消费券,撬动市场消费超百亿元。狠抓有效投资,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21个、省“152”工程项目30个、“500强”项目23个,浙江三澳核电一期工程获国家核准,正威电子等百亿产业项目签约落地,中国长城、百威啤酒等建成投产。小微企业园建设运营提质提效,新开工小微企业园23个、竣工25个,新入园企业1812家。市场主体创业活力迅速恢复,在“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排名中跻身全国第6位,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17万户、在册企业突破32万家。

二是各项重点工作迈上新台阶。市政府认真吸纳代表关于“大建大美”、“大干交通”、环境整治等方面的意见,加大重点领域、重点工作的攻坚力度。比如,针对代表提出有关加快城市建设的建议,我们启动新一轮“大建大美”三年行动计划,新开工“大建大美”项目270个、建成166个,首批4个省级未来社区试点全面开工、第二批新增入选4个。代表们高度关注的三湿地生态保育提升、中央绿轴开发建设、滨江商务区体育休闲公园冰雪中心、江心屿东园、公园路改造提升和塘河绿道等项目陆续建成投用并发挥良好社会效益,“瓯江夜游”“塘河夜画”等成为温州“月光经济”新打卡地。针对综合交通建设有关建议,溧宁高速文泰段今天下午开通运营,实现“县县通高速”,乐清湾铁路支线建成投用,杭温高铁、金丽温高速东延、瓯江北口大桥、市域铁路S2线加快建设推进,瑞苍高速、温州机场三期扩建等工程即将开工建设,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638公里,创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1020公里。抢抓重大规划编制窗口期,温福高铁、甬台温高铁、温武吉铁路、合肥至温州高速公路等100多个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有关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针对环境整治有关建议,我们一体化推进美丽田园、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城区建设,全面完成46万亩美丽田园集中整治任务,建成市级美丽乡村标杆乡镇40个、样板村80个、3A级景区村186个。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速推进,乐清蒲岐国控断面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达100%

三是民生福祉实现新提升。市政府始终坚持民生需求导向,高质量办好十大民生实事,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明眸皓齿”工程成为全国样本。比如代表关注的老有所养问题,我们按照打造浙南养老服务高地、全省养老服务标杆区的目标,积极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成为社区标配,实现镇(街)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有力提高失能失智老人照护能力。强化养老服务队伍建设,设立市县两级养老护理从业人员培训基地,预计全年培训养老护理员7000人次、家庭照护员9600人次。比如代表关注的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问题,我们启动实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全面推进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开工市综合材料生态处置中心医废改扩建工程,启动市六医二期等10个传染病房(感染楼)项目建设,谋划推进市中心医院双屿院区改扩建、市疾控中心实验大楼等工程,规划布局浙南公共卫生紧急医疗救援基地。比如代表们关注的家政服务发展问题,我们切实推动家政服务业立法,《温州市家政服务业管理条例》已经市人大第二次审议;我市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全国领跑试点项目已被列为2020年全省系统“对标争先改革创新”竞争性试点优秀项目。依托“温州家服云”信息平台,打造“信用+家政服务”应用场景,审核从业人员2.3万余人次,培训家政人员近1.4万人,体检及新增持卡1.1万人。推进“家政进社区”工作,努力打造15分钟家政便民生活圈。

总的来看,今年市政府及各承办单位在建议办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办理工作与市人大代表的要求还有差距。个别单位对建议办理还不够重视,尤其对综合性较强、涉及部门较多的建议,主动担当、主动作为、主动配合不够;个别单位调查研究不够深入,针对性、系统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个别单位以点带面推动工作的意识不强,“重答复、轻落实”的情况仍然存在。这些问题市政府将进一步加以重视和改进。

 

三、下步工作措施

市政府将根据今天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着重从三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建议办理工作:一是进一步抓好跟踪落实,确保已承诺事项逐件落实,最大限度地争取代表满意。二是进一步抓好统筹协调,积极探索新方法、新路径,不断完善建议办理工作机制。三是进一步抓好成果转化,努力让更多的代表建议转化为政府工作举措并及早落地见效。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2502号

技术服务电话:0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