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综合公共交通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汇报

发布时期: 2018-08-28 信息来源: 温州人大 作者:

 温州市人民政府

(2018年8月28日)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去年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的审议意见,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按照审议意见精神,着力抓好规划编制、项目建设以及公共交通发展等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立足新定位,科学编制综合交通规划体系。去年,国务院《“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赋予了温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全新定位。一年来,我们按照副省长、市委陈伟俊书记“大干交通、干大交通”的总要求和姚高员市长“两高、两线、两站、两港、两道”的项目建设重点,市政府分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全力抓谋划、抓协调、抓推进,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编制工作。该规划体系紧扣我市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目标,积极对接融入我省“四大建设”,按照全省打造三个“1小时”目标要求,以“高铁、高速、海港、空港”对外交通及城市道路网、公共交通网、综合枢纽网的“三张网”谋划建设为重点,统筹安排对外交通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停车系统、公共交通、慢行系统、城市货运及物流发展、交通管理规划等子系统,加快打造“5211”交通圈,即5小时通达京津冀、珠三角、长江中游等城市群核心城市,2小时通达长三角和海西城市群核心城市,1小时通达全省四大都市区以及浙南闽北赣东主要城市,以及市域及城内“1小时”通达,着力构建外快内畅、互联互通、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同时,以该规划体系为支撑,近期,市政府正在研究制定温州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实施意见,启动新一轮综合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实施“四个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共109个,其中2020年前实施86个项目,项目总投资超2500亿元。

二、紧盯补短板,持续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近年来,我们紧盯交通补短板,认真组织实施综合交通建设六大工程,通过强化考核考绩、加大定期督查力度、借力专项巡察等举措,创新方法、综合施策,着力打好综合交通建设“组合拳”,一批事关温州长远发展、转型发展、统筹发展的重大项目和百姓热切期盼的民生项目加速推进、取得突破,跑出了温州交通建设“加速度”。去年全市累计完成交通投资351亿元,创历年新高,总量位居全省第二,其中高速公路建设投资量、在建总里程均居全省首位。今年以来,我们持续攻坚、持续推进130个综合交通重点项目建设,7月底全市累计完成综合交通建设投资193.2亿元,同比增长10.5%。

铁路与轨道交通建设方面,目前,市域铁路S1线、S2线正在建设,其中S1线国庆节将建成试运行,S2线控制性工程瓯江过江隧道正在加快推进、土地报批已报自然资源部待批,S3线正在全面加快前期,三条线建成后将形成“环大罗山市域轨道交通网”。特别是S1线,我们按照既定目标,倒排时间,全力攻坚,全面推进试运行前各项筹备工作。目前S1线桐岭到奥体中心段土建工程已全部完成,7月13日已启动动车组热滑;38条通站道路目前已建成6条,其余通站道路均已进场施工;26个专项验收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同时,积极谋划推进地铁M线建设,目前建设规划上报的各项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全力加快乐清湾铁路支线建设,争取项目年内建成;杭温高铁一期工程混改PPP投资协议已签署,初步设计已批复,目前正在全力推进土地组件报批工作,确保年内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另外,我们还在积极谋划推进温武吉铁路、甬温高铁、温福高铁等项目。

公路建设方面,龙丽温高速瑞文段目前已完成总体进度的60%,将于明年建成;溧宁高速文泰段去年仅用2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全线4520亩土地组件上报工作,创出了土地报批新速度,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计划2020年建成;溧宁高速文景段初步设计已批复,正抓紧“永农”报批和施工图审批,计划年底开工建设。甬台温高速复线提速推进,其中南塘至黄华段土建进入冲刺阶段,年内将建成通车;瓯江北口大桥突破施工世界性技术难题,主桥五大基础及引桥基础基本完工;灵昆至阁巷段、瑞安至苍南段控制性工程飞云江跨海特大桥、鳌江特大桥均已顺利合龙,其中灵昆至阁巷段将于明年建成通车。绕北二期土建工程已进入攻坚冲刺阶段,全线隧道已贯通,年内争取主体完工,确保明年5月份建成通车。金丽温高速东延线工可已审查、规划选址已获批,争取年内获得工可批复。G330、G228、G104等普通国省道公路项目全力推进,104国道瓯江特大桥、330国道洞头段、228国道滨海段均已建成。启动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三年行动计划,计划3年投资160亿元,新建提升7600公里,今年实施2100个项目,已完成投资22.7亿元,进度居全省前列。

空港及海港建设方面,参与完成全省机场资源整合工作,机场T2航站楼建成投用,吉祥航空在温设立基地,年内机场旅客吞吐量将突破1000万人次。状元岙国际邮轮港建成,去年12月完成了首航,今年已通过对外开放启用验收,即将进入常态化营运阶段。

三、围绕强统筹,加快推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温州公交分担率偏低,主要是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线网布局还不够优化。一年来,我们着力抓好市区快速公交、常规公交和公交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一是加快市区快速公交成环成网。BRT1号线自2015年运营以来,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肯定和支持,要求加快BRT建设的呼声日益强烈。为加快推进BRT成环成网,去年以来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近远期建设任务和项目点位方案。今年2月,BRT1号线延伸段、BRT2号线顺利运营,在此基础上,积极谋划BRT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BRT3号线、4号线已经开工建设,年内建成投用,BRT5号线、6号线正在加快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明年底建成投用。

二是切实提升常规公交服务水平。围绕S1线市域铁路、BRT线路及市民出行需求不断优化常规公交线网,目前市区已新增线路9条、优化线路21条。编制市域铁路S1线沿途站点公交接驳方案,目前该方案已完成公众意见征集。研究完善机场T2航站楼周边地面公交班线,积极开展周边客源航旅推介和客源组织。加快市区公交首末站建设,目前,市区公交首末站109处,停保场49处,公交站台3103座,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已达到97.42%;市区拥有大小枢纽站场39处,温州南站交通综合枢纽建成投用,机场交通枢纽综合体工程加快建设,基本实现了城乡班线、长途客运、常规公交的无缝衔接。加快推进公交移动支付系统建设,今年4月份已完成全覆盖。新辟、优化社区巴士4条,推出定制公交、大站快线等特色公交线路4条,开辟温州城区至大门岛、市区汽车南站至永嘉上塘、机场至洞头、附一医至洞头及青田等客运班线6条,客运公交辐射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是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去年,我市攻坚完成了全市最后331个村通客车任务,实现了建制村客车村村通。但城乡客运一体化水平总体仍然较落后。为补齐这一短板,今年我们制定了《温州市城乡公交一体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开展“公交进乡村、票价惠农民”行动,计划通过3年,基本实现镇镇有站场、村村有站点,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5A级达到100%,客运票价下降1/3以上,基本实现全域公交化目标。目前,各县(市、区)都已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抓紧实施,如乐清采取先干线后支线、先街道后乡镇的方式,实施快慢线结合、阶梯式票价模式,已开通19条城乡公交线路。全市今年已新建成乡镇运输服务站3个、港湾式停靠站116个、更新农村客运车辆157辆,计划到年底城乡公交化率提升25%以上。

四、全力保民生,深化推进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我们坚持把交通治堵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坚持市县联动,深化推进点、线、面综合治理。一是全力整治“十大堵点”。将交通堵点整治作为市、县两级治堵工作的重要载体,制定三年堵点整治计划(2018-2020年),共梳理堵点整治清单60个,其中今年整治并完工的堵点25个,目前已完成堵点整治5个,预计11月前将全面完成25个堵点整治任务。纳入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的“十大堵点”目前已完成投资3.1亿元,完成率72.1%。二是深化开展道路综合整治。今年是我市道路综合整治三年计划的收官之年,今年要整治完成15条道路整治,其中江滨路、瓯江路、娄东大街、西山南路、高速温州东进城口等五条道路已进场施工,鹿城路、环城东路等8条道路整治已完成方案审查,划龙桥路、明珠路已着手开展方案编制等工作。三是强化面上督查推进。将47项年度重点治堵任务,分解到17个责任部门,按照“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的要求,开展每月各单位自查、不定期组织对口互查及领导监督检查,对重点难点项目进行跟踪督查,加快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治堵工作格局。

发展综合交通是一项系统工程、民生工程,不仅需要市、县部门紧密配合、协同推进,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全力支持。市政府将以此次落实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为契机,坚持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进一步查找综合交通发展短板,凝心聚力,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加快推进温州综合交通发展,为温州“再造改革开放新优势,再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巩固提升全省“铁三角”地位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2502号

技术服务电话:0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