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关于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报告

发布时期: 2017-08-31 信息来源: 温州人大 作者:

温州市人民政府

2017830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下面,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就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市人大常委会对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高度关注,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并提出了明确的审议意见。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审议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在具体工作中切实抓好落实,各项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新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

(一)城市管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更好地贯彻执行《温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制定出台了《温州市城市容貌标准》《温州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专项规划》《温州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规范》《温州市户外招牌设置规范》《温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方法与标识标准》等5个配套文件,并创新性地对车辆运输出现泄漏和散落、车轮带泥运行、不履行卫生责任区清扫保洁义务、擅自堆放物料等城市管理的实际问题进行规制,已累计查办相关案件760多起,为改善市容环境卫生状况提供了法治支撑

(二)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按照《温州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理顺市、县、镇(街道)三级行政执法职责关系,推动执法重心下移和行政执法属地管理,不断充实基层一线执法力量。目前,各地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已全部组建完毕,并向163个乡镇(街道)派驻了执法中队(其中市区已实现执法中队乡镇<街道>全覆盖)。另一方面,加快推进统一的综合执法平台建设,实现综合执法平台与综治、社区服务等协同并进、联动执法管理,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建设。同时,参照社会综合治理“一张网”和智慧城管网格,在基层中队推行综合行政执法网格责任制,进一步夯实网格基础。

(三)城市管理督查考核机制不断完善。按照消除盲点、破解难点、突出重点、增加亮点的总体要求,研究制订了包括《市对区城市基础设施管养工作考核办法》等在内的城市管理综合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各类管理目标的责任主体、管理措施,同时定期组织实施道路保洁、道路维养、园林绿化、生活垃圾转运等督查、考核,促进城区环境提升。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

(一)公交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积极开展“公交两创”活动,以加快公交设施建设、提升公交运行效率、提高公交服务水平等举措为抓手,努力创造快捷、舒适、环保的公交出行环境。目前,市区常规公交线路达161条,市区快速公交BRT 1号线“一主十三支”日客流量达13万人次;1-7月,市区公交客运量累计1.7万余人次,公共汽车早晚高峰平均运行时速同比有一定的提高;市域铁路S1线顺利推进,主线基本实现无障碍施工;S2线瓯江北口过江隧道已开工建设。

(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深入开展城市快速路前期研究,实施“打卡口、接断路”行动,加快温州大道东延、广化路南延等主干路建设,市区基本建成吹台山隧道及接线工程、纬二路一期、鞋都纬七路等道路总计10.3公里,初步打通温迪路东延(一期)、新纺织南路等6条断头路。道路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完成温州大道、六虹桥路、市府路、汤家桥北路、锦绣路等10条道路的综合整治方案联合审查。加强停车设施建设与管理,市区共建成停车泊位17825个(其中公共停车泊位2731个),龟湖街坊临时停车场投用,建成杨府山核心区文化中心地下车库,完成金益组团、水心社区鹿汇盛组团、登峰小区等旧小区交通微循环改造。

(三)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全年17座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工作有序推进,新增城镇污水配套管网276公里,完成市区新一轮截污纳管工程90个。市区西片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已完成主体结构,临江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工程、西向生态填埋场工程、永强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提标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垃圾坞、垃圾中转站、公厕等环卫设施维护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市区1202座公厕免费对外开放,其中958座纳入环卫系统规范管理。

(四)城市管理科技化水平切实提高。建成投用智慧城管一期平台主体系统,不断扩展完善智慧城管业务功能,建成投用14个业务功能子系统和12个业务拓展子系统,其中违法停车智能识别、积水点智能水位监测等首批智慧型子项目建成运行。完善智慧城管考评办法,对各县(市)“数字城管”、各区(功能区)和41个市直(省属)部门(单位)“智慧城管”运行工作逐月考评排名,结果定期在媒体上公布,加大案卷督办力度,督促问题整改。今年1-7月,智慧城管平台共上报案件30.84万件,已处置到位30.54万件。

三、城市环境秩序进一步改善

(一)文明城市复评迎检工作深入推进。开展市区道路清洗保洁专项行动,对市区241条主要道路(路段)实施重点清洗作业,保洁模式由“清扫”向“清洗”转变,道路洁净度明显提升。开展小广告整治专项行动,查处非法小广告8029起,责令违法当事人清理小广告2.78万平方米。开展人行道占道整治,查处占道经营4436起、占道堆放2000起、乱排放污水379起、人行道接坡389起,全面清理占用人行道设置的各类岗亭设施(信息亭、报刊亭、电话亭、治安亭、售货亭等)。开展流动摊点清理整顿,取缔马路市场44处(其中鹿城区29处、龙湾区4处、经开区11处),取缔流动摊点15099个。开展城市公园(广场)提升专项行动,新建绿地216.79公顷、街旁(滨水)小游园32个,公园主题文化创建和“一园一品一特色”建设稳步推进。

(二)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有序推进。编制《温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2017-2020年)》,加快推进市区垃圾分类处置设施建设。截止目前,全市675个小区已实施垃圾分类、覆盖面70%以上,市区两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包括学校)1344家、覆盖面85%以上,创建分类示范小区35个。加强生活垃圾分类联络员队伍建设,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宣讲队伍,发放宣传材料、宣传用品近4.7万份,发放督办整改单291份。建立健全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体系,全市共有分类运输车辆330辆,开设分运专线135条,至今年6月底已累计收集市区餐厨垃圾32589.34吨。

(三)停车序化管理强力推进。按照核心泊位高于非核心泊位,路内高于路外、地上高于地下,白天高于夜间、长时间高于短时间的原则,对市区范围4454个路内泊位实行差别化收费管理。通过实行差别化收费管理,免费时段停车次数增加35%,短时停放车辆次数增加20%,泊位空置率增加38%,切实提高了停车泊位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切实加强路面管理,全面落实各项停车严管重罚措施,对市区241条重点整治道路乱停放车辆行为实行严管重罚,对2016年提升改造的7+1道路的人行道违停行为重点管控,对公交站台、斑马线等六类严重违停行为一律拖车,并设置严管示范路23条,对违法停车一律依法罚款记3分。2016年以来,市区共查处机动车违停196.9余万起,拖车7.7万辆,主城区道路停车违法率由整治前的每公里20辆降至每公里0.34

(四)建筑渣土处置管理切实规范。发挥市建筑泥浆处置管理办公室牵头作用,强化综合行政执法与交警、海事、港航、运管、塘办等部门联动,优化市区建筑渣土运输处置管理。提升智慧渣管系统建设,实现执法、审批、奖惩以及工地—运输—中转—消纳于一体的网络系统全程监管平台,促进信息共享。开展建筑泥浆、渣土运输企业“星级”创建活动,严格诚信考核,规范行业管理。今年上半年,开展市区联合执法行动880次、出动1.4万人次,排查工地5150个(次);市区核准泥浆方量143万方(含疏浚17.5万方)、建筑渣土226.7万方,其中水运155.98万方;54个“拆整”区块拆后建筑垃圾“清场”任务全部完成。

四、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增强

编制《温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行政处罚典型案例七例并公开发布,对市容执法中和市民密切相关的常见违法行为予以研判分析,以案释法,促进市民增强法治观念,为城市精细化管理营造浓厚的法治环境。完善城管微博、微信公众号和城管“五大”科普基地等互动平台,开发“温州城管”APP,在市区80条公交车线路、1700辆公交车上的移动收视终端上播放宣传动画,广泛宣传、大力普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增强群众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和城市管理意识。近期,我们还将组织开展“听民声、找短板、治乱点”行动,通过下基层、走访座谈、热线电话受理分析、数字城管问题采集和发动社区干部、市民监督团、城管志愿者参与等形式,主动排查、整治老百姓身边的城市管理问题。

城市“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城市精细化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打造铁三角、再创新辉煌”总要求,进一步对标先进、扬长补短,加快管理精细化、服务效能化、执法规范化,在“大拆大整”“大建大美”中深化环境整治,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2502号

电话:+86-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