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我市扶贫发展工作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期: 2016-08-31 信息来源: 作者:

 

市人大农资委副主任委员  周辉

(2016年8月25日)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6年度监督工作计划的安排,在3月份陪同省人大常委会农委来温调研扶贫发展工作的基础上,7月底至8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由潘孝政副主任带队,深入平阳县、永嘉县实地调查下山移民安置点、来料加工点和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召开市直相关单位及平阳县、永嘉县政府、相关部门、乡镇和人大代表扶贫发展工作座谈会,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并征求市人大代表对扶贫工作的意见。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扶贫发展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加大扶贫力度,创新扶持方式,落实扶持措施,各职能部门各尽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扶贫发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多措并举促增收,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各地根据不同贫困地区不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分类施策,开展产业、金融、科技、教育扶贫和下山异地搬迁等,拓宽低收入农户增收渠道,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我市已发展以蔬菜、茶叶、水果、花卉、中药材为主导产业的特色生态农业体系。2012年以来,认定扶贫龙头企业203家,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682个。在生态休闲旅游方面,累计开办农家乐点500多个、旅游点375个,年营业收入近5亿元。以竹木加工、鞋帮加工、宠物用品、皮革皮件等为特色的来料加工业带动低收入农户1.75万户,5年累计发放工资29.6亿元。在金融扶贫方面,全市已成立33家农村资金互助会,累计投放互助金近5亿元,建立扶贫资金互助组织355个,占全省1/3。丰收爱心卡的扶贫小额贷款功能采取“扶贫部门+低收入农户+企业+金融机构”方式,给低收入农户带来年增收4000元。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帮助所驻乡镇实现平均年利润超亿元。2015年,全市组织培训农村劳动力28248人。市人力社保局三年来共培训6.21万人次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495.67万元。市教育局落实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阶段全覆盖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社会助学捐赠资金全部纳入教育助学捐赠系统。在下山异地搬迁方面,“十二五”期间,5个欠发达县完成异地搬迁8.53万人,总投资68.86亿元。

  (二)基本民生有保障,低收入家庭收入增加。2015年,我市共支出各类救助金近8亿元。今年截至6月底,我市已支出各类救助金4.64亿元,其中最低生活保障金支出3.13亿元,城乡低收入家庭持证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金支出2165万元,医疗救助资金支出7730万元,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医疗保险4056万元。出台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残疾人养老、医疗保险的保障政策。对民政局、市总工会、市残联、市慈善总会确认的需要医疗救助对象,实行免收费、减半收费的医疗服务优惠政策。市财政设立每年3470万元的扶贫专项资金,各县(市、区)均已将扶贫开发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建立了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截至2015年底,全市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9161元,农村低保标准全部达到5000元以上。预计在今年就可实现我市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提前完成“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

  (三)搭建帮扶载体,引导全社会参与扶贫。我市采取“四套班子领导+机关企事业单位+重点民营企业+乡镇”的模式,帮扶永嘉、平阳、文成、泰顺、苍南5个县21个乡镇,落实帮扶资金9993.6万元。2015年,“山海协作”完成新增山海协作项目45个。制定了文(成)泰(顺)“工业飞地”方案和政策。文泰两县抓住省第二轮特别扶持计划机遇,实施了112个项目,安排省特扶资金12亿元,总投资21.45亿元。省市医院通过下派医师、开设固定专家门诊、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培训、重点学科对口帮扶等方式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并积极开展下乡义诊、疾病防治和科普宣传。市工商联开展“百会(企)扶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百侨百会助百村联千户”活动,结对贫困村(居)50多对,落实资金3000多万。市妇联推进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开展爱心帮扶和城乡牵手创优行动。市慈善总会2015年募集善款6.78亿元,开展助医、助学、助困、助残活动,全市救助支出5.2亿元,救助17.22万人次。义工服务逐渐常态化,鹿城区的柒零叁公益联合会等公益组织志愿者每月一期走访慰问低收入农户,给予他们生活上照料。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扶贫发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我市山区多、人口总量大,贫困人口仍然较多,农村贫困面较大。我市现有扶贫重点村1617个,总低保对象为13.6万人,农村低保人数12.799万人,家庭人均纯收入5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有21.2万人,扶贫工作任务艰巨。

  (一)扶贫对象不够“精准”。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是精准扶贫的基础,但该项工作目前还不是很到位。扶贫对象的真实经济、健康状况及扶贫需求涉及农办、民政、公安交管、财政、残联、教育、卫生等多家单位,但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的信息整合效果不佳,少数年收入远超扶贫标准的人拿到了补助,而部分真正需要扶贫救助的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帮助。而且部门扶贫规定未能与时俱进,不尽合理。像目前我市的低保人数是省政府根据我市农村户籍人口数分派给我市的,平均低保占比指标任务为2.0%,层层按人口比例将任务指标分解到县、乡镇、村,现达到占比为1.75%。从调查情况看,实际没那么多贫困人口,有基层反映难以完成任务。现行贫困生资助政策里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年人均收入低于4600元以下的,但2015年我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已达到6900元/人.年,资助标准未及时调整。在下山异地搬迁、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扶贫措施中,都存在重帮扶规模总量,差异化不足,低收入农户从中受益不多的情况。

  (二)扶贫脱困难度在加大。目前我市欠发达地区多处于生产条件差,交通、水利、电网、通讯等公共配套基础设施落后区域,如文成、泰顺至今未通高速公路,水资源开发、电网建设等亟待进一步推进。现有产业层次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低收入农户总体上文化素质较低、创业能力较弱、资金积累少,主观脱贫能力或意识不强,个别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贫困地区的农户及其子女的受教育程度处于低水平状态,农村难以通过知识更新、素质教育的渠道来实现科技兴农。缺乏高素质人力资源来支持高效生态农业、现代工业及服务业。不少贫困户还缺乏劳动力,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不足。根据2015年市委农办统计,我市低收入农户中因病、因残致贫的占了总数的62%,还有15.4%是因缺乏劳动力,这三者相加占了总数的77.4%。因病致贫的难题仍未破解。

  (三)基层扶贫力量不强。在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后,部分乡镇、村干部对消除相对贫困工作责任心不够强,工作被动,使得扶贫的效率和质量提升难度加大,有点“上头热,下头冷”。给职能部门的扶贫任务分解还不够明确,扶贫资金的分配使用还不够合理,管理方面不够严格,存在着平均分配、照顾安排现象,造成资金高投入低效益。在如何开展开发扶贫工作的思路方面还不够明确,脱贫手段单一,针对性不强,能给贫困户带来稳定收入的启动项目不多或者效果不好,比如偏重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性的帮扶项目少,或者一些项目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在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中缺乏创新精神,帮扶工作亮点不多,示范带动效果欠佳。这几年受经济大环境影响,不少企业在转型发展中遇到资金、技术等瓶颈制约,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积极性降低。

  三、几点建议

  要加快低收入农户增收,缩小城乡、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实现低收入农户共建共享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补齐我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市中的这块短板,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努力做到扶贫对象精准。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给每位贫困户建档立卡,后期遴选扶贫对象时做到程序透明、信息公开,相关信息便于群众查询和获取,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加强扶贫相关部门、单位间的协调和合作,掌握真实的贫困人口数量,明确不同贫困户的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分步建设跨部门、跨行业的扶贫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库统一动态化管理,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同时,完善规范贫困户退出机制,明确退出标准和程序。定期走访扶贫对象,根据扶贫对象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数据库内容,清除“假贫困”,及时纳入应该扶持的新贫困对象。

  (二)努力做到扶贫措施精准。要全力支持贫困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破解关键瓶颈制约。分解落实年度扶贫任务,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因时制宜,因户因人施策,重视构建产业链、提供发展产业所需的公共配套服务。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来料加工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继续实施好科技特派员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培训与帮扶项目的联动,重点开展生态高效农业、来料加工、烹饪、家政服务、养老护理、保健养生、互联网等培训。实行异地搬迁差异化补助政策,推进整村搬迁。将建设农村文体娱乐卫生设施与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相结合,以达到设施综合利用。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孝道。创新金融帮扶模式,提高扶贫资金互助组织覆盖面和低收入农户入会比例,提高资金风险管理水平,规范运行。加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力度,推进强村惠民行动。

  (三)努力做到扶贫保障有力。强化社会救助政策兜底作用,建立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及承载力相适宜的基本保障体系。完善扶贫助学制度,及时更新贫困生助学标准。市属职业中高职类学校招生要照顾本市贫困地区贫困生,以阻断贫困代际传承。大力加强乡镇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农合全覆盖,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管理水平,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监管。普及常规体检,加强疾病预防,提高贫困户的自我保健意识,完善大病保险、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有效减少贫困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积极救济不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政府主导扶贫开发的同时,推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制定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扶贫的配套政策,建立社会扶贫对接平台,实现扶贫脱贫需求与社会资源有效对接。强化社会扶贫激励机制,完善慈善奖励表彰制度,健全社会捐赠税收减免政策。及时宣传和推广扶贫典型经验、典型事例以及先进单位和个人。

  (四)努力做到扶贫责任落实。加快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的县(市、区)、乡(镇)、村(社区)三级扶贫责任捆绑机制,明确各级扶贫工作责任清单。对政府扶贫相关部门以及组织单位履职情况全面实行绩效考核,严格落实帮扶责任,奖优罚劣,提高对扶贫工作的约束性。完善扶贫资金安排的公示制度,利用各种信息公开平台,实施从市到村的逐级公示制度。健全扶贫资金绩效管理机制,建立扶贫项目优选机制,对扶贫项目实施绩效评估。同时,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贫困村村委会战斗力,做好贫困户的思想教育工作,不断激发他们主动脱贫的热情。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邀请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对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和相关工作实行第三方评估,增强公信力和诚信度。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2502号

电话:+86-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