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全文检索
快速连接
 
 
 
 
 
审议意见处理情况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审议意见处理情况
市政府关于温商回归工作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字体:[ ]     发布日期:2015-08-27

温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郑邦良

2015817日)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去年9月,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温商回归”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形成了《温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温商回归”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现在,我受市政府委托,就温商回归工作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近期温商回归任务完成情况

2014年是温商回归“三年超三千亿工程”的开局之年,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年实际到位内资969亿元,回归体量在前两年高位增长的基础上再实现翻一番,在杭、甬、温同档考核中,完成率、增长率均位居第一。2015年,全市温商回归工作延续良好态势,上半年,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52.7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5.3%。总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大项目招引有突破。已招引了中国国际电工电器城、正大新生活广场、浙报传媒文化产业园、瓯贸国际大酒店等一批大项目,其中引进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12个,到位资金31.51亿元,占新项目到位资金的40.8%二是资本、总部回归有亮点。上半年,以股权形式投资项目17个,到位资金15.33亿元;以债券形式投资项目5个,到位资金9.99亿元;以基金形式投资项目1个,到位资金0.67亿元。乐清、平阳、文成等地总部经济回归渐成气候,总部经济大楼、总部经济园等一批回归平台相继建成投用。三是产业招商有成效。围绕“五一〇产业”,大力实施产业招商。平阳万全现代物流中心等4个项目入选省发改委重大产业预选类名单。浙报·蝴蝶广场、中国楠溪江国际房车露营公园等一批文化创意项目落户温州,进一步丰富了业态,提升了产业层次。

二、落实《温商回归工作审议意见》的主要举措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精神,市政府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着力深化项目谋划、创新招引方式、优化招商环境,有力地推进了温商回归工作。

(一)加强前期谋划,优化项目结构。紧扣打造时尚之都、“五一〇产业”等战略部署和区域经济产业布局,多视角掌握产业发展动态和产业链构成,不断优化回归项目结构。2014年至今年6月份,全市新引进省外回归项目474个,其中一产项目63个,占比13.3%;二产项目190个,占比40.08%;三产项目221个,占比46.62%。一二产项目总数已超三产项目数,二产项目接近三产项目数,项目结构渐趋合理。一是积极谋划“三可”项目。按照“可报、可批、可建”要求,加强项目前期谋划,精心包装重点产业项目,建立市级招商引资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分期、分特色编印项目册133个,总投资额约2882亿元,特别是结合小微园建设、PPP模式招商、面向央企招商,推出了动态活页项目推介册,方便温商甄选和对接。二是发挥部门职能合力谋划产业项目。出台《2015年市级相关部门支持温商创业创新促进温州发展工作目标任务》文件,会同发改、经信、农业、商务等9家单位共同谋划产业项目,促进温商回归项目多元化。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联合推出第一批PPP推介项目36个,投资估算约1200亿元,引起在外温商的积极反响。三是培育发展十大新兴产业。重点选择有条件、有基础的产业门类进行重点突破,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今年5月,启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五个一”活动,十大通航项目正式签约,总投资共计260亿元。

(二)创新工作载体,实施精准招商。结合温州区域优势和温商资源,创新推出“四大”招商载体。一是异地商会组团回乡投资考察工作常态化。2013年,在全省首创推出异地商会分批组团回乡投资考察活动,去年累计接待异地考察团45批次、商会23批次、1602人次,签订三年投资总额3250亿元(去年已有16个省域回乡投资到位资金233亿元,占新引进到位资金的77%)。今年上半年累计接待异地商会3批次、138人次,签订三年合作框架协议750亿元,现场签订合作项目11个,总投资额约250亿元。二是深入实施温商回归“领头雁工程”。在去年建立市四套班子领导挂钩联系首批温商领头雁机制的基础上,今年再确定一名联络员负责每两个月报送一次市领导挂钩联系“领头雁”工作进展情况。2014年“领头雁”签订在温投资项目85个、总金额923亿元,履约项目45个、总投资553亿元。三是深化派驻异地招商专员工作。4个直辖市以及广州等6个省会城市派驻了10个招商工作组,促成签约项目达66个(协议总投资近800亿元),有14个项目落地(总投资达150.8亿元),到位资金23.8亿元。四是加大领导外出招商力度。规定县(市、区)主要领导一年外出招商不少于3次,加大“一把手”“走出去”招商力度,力争做到带着项目出去、带着签约协议回来。今年上半年市委陈一新书记等党政主要领导带队赴上海、江苏、河北等地招商,签回温商回归项目25个,总投资额约340亿元。

(三)强化要素保障,推动项目落地。进一步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坚持抓签约与促落地并举,开展温商回归落地攻坚行动,推进签约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去年新签订投资协议项目160个,落地项目90个,落地率56.25%,开工项目46个,开工率28.75%,投产项目10个,投产率6.25%一是加大用地支持。按照市委、市政府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有40%用于工业用地(鹿城、文成、泰顺除外)的要求,积极争取用地指标,优先保障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用地需求。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对于温商回归重大投资项目,给予信贷、基金等融资扶持。目前,市、县两级政府正在设立产业基金,主动与温商回归项目开展对接。三是加大人才支持。成立招才局,设立引才顾问和引才大使,出台招才引智“十条新政”。去年申报“国千”人才60名、入选“省千”人才21名,为历年最多。四是加大配套支持。加强“三通一平”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金融、商务、信息、中介等配套服务,为温商回归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

(四)深化平台建设,拓展发展空间。一是理顺产业集聚区体制。瓯江口与浙南两大产业集聚区管理体制已经理顺到位,瓯江口新区一期24平方公里基本做到围垦全覆盖、审批全覆盖。同时,利用省级产业集聚区这块牌子,从引导产业发展、扶持技术研发、优化政府服务等方面,创新性地提出招商引资系列优惠政策,以产业大平台推动产业大发展。二是加快小微园建设。强化政策保障、创新建设模式,加快推进小微园建设,目前,全市在建小微园共84个,在建面积1176万平方米,现已竣工21个,面积227万平方米,入驻企业233家。其中市级示范小微园58个,已供地47个(面积6007亩),已开工38个(面积4344亩),其中2015年新开工8个。是坚持温商回归与扶持本地企业并举。坚持在外温商和本地企业一视同仁,积极落实振兴实体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进一步扶持本地温商发展,通过盘活本地资源、引进外地温商战略投资等方式,推动本地温商与外地温商并重发展、合力发展。

五)提升服务水平,改善投资环境。一是强化责任传递。在市级层面和县(市、区)、市级功能区推行“1+2+10”党政领导责任清单(一名领导联系一家商会、盯引两个重点项目、十家重点企业),及时解决商会、项目和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深化温商回归重点项目服务员制度,对首批总投资为1262亿元的72个重点浙(温)商回归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服务,截止目前,72个项目已落地70个,落地率达97.22%,已开工64个,开工率达88.89%,其中已投产(完工)4个。二是实施部门联动。2014年市招商局与市纪委共同推出温商回归项目效能监测和双向联系制度,在全市共设置了78个效能监察点,严查阻碍项目落实的“拦路虎”。今年2家单位再次联合发布《关于抓好温商回归重点服务保障项目督促落实工作的通知》,并在全省率先成立首个温商回归(招商引资)投诉中心。三是优化审批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项目审批环节由过去的33个简化为20个,审批时间从原来的117个工作日压缩到30个工作日。在全省率先推出“四单一网”,44个市直部门亮出权力清单,市级部门行政权力从1.27万项减少到4168项。四是完善考核办法。修改完善2015年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切实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修改后的考核办法提高了资本回归的任务数,增加了总部经济、重大项目及人才科技回归的考核权重,着力推动招商引资向量质并举、引资和引智并重转变。

三、下一步深化推进温商回归工作的重点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温商回归工作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温商投资意愿和积极性普遍降低,项目投资更趋谨慎,往往是洽谈的多,签约落地的少,难有实质性的进展。一是总体进度仍不平衡。从上半年各地情况看,9个县(市、区)已实现温商回归“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但仍有2个县(市、区)、3个市级功能区尚未完成进度要求;19个市级国资公司仅完成全年任务的9.6%14个国资公司尚未实现零的突破。二是项目结构仍需优化。今年上半年新引进项目中,虽然二产项目50个数量接近三产项目56个,但到位资金占比才21.02%,与三产占比73.65%差距较大,特别是二产项目中仍缺少科技含量高、投资体量大、引领能力强的大项目。三是要素制约依然突出。近几年,省里下达给我市的土地指标普遍不足,除保障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外,能够用于招商引资项目的土地指标更是捉襟见肘,难以满足优质大项目的用地需求,除此之外,基础设施、人才引进、政策配套等方面的制约还比较突出。四是投资环境还需改善。据今年温商回归项目问卷调查显示,虽然我市在优化投资环境上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总体上与温商回归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仍有58%的温商认为温州存在审批程序复杂等令人不满意的方面。

下一步,市政府将根据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坚持把温商作为赶超发展的“一号资源”、把“温商回归”作为赶超发展的“一号工程”,全力实施“温商回归三年超三千亿工程”,确保今年完成“温商回归”到位资金1000亿元。

(一)实施更精准的招商。进一步整合资源、筛选项目,实施定向招商、敲门招商,切实提高招商的精准度。下一步将着重建好“三个库”:一是温商领头雁信息库。甄选第二批“领头雁”,建立不少于1000名的温商领头雁信息库。二是在外温商资源信息库。开展在外温商普查工作,全面摸清在外温商及人才基本情况,年底前完成信息库建设。三是招商项目库。围绕“五一○产业”,筛选推出一批优质项目,确保完成入库项目190个。

(二)开展更有力的攻坚。开展“温商回归”落地攻坚大行动,特别是对近几年温商回归项目落地情况作一次全面梳理,盯牢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的项目,加大协调处置力度,推动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特别是通过“温商回归”作风效能专项督查,促成今年175个投资协议签订、160个投资协议落地履约。

(三)建立更完善的机制。完善招商专员机制,对招商专员工作进行整体评估,并对选派的区域、任务和管理等方面作进一步的明确;完善组团回乡投资考察机制,对组团回乡投资考察签订三年框架协议的商会进行回访互访,对接落实签约项目,确保一批签约项目尽快落地。深化“1+2+10”党政领导责任清单和“三单”式办理机制,加大项目督促考核力度。

(四)拓宽更开放的渠道。积极引导温商总部回归、资本回归和贸易回归,特别是资本回归的途径可以多样化,比如以股权、债权形式直接投资,或是通过投资机构参与项目融资。特别是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市场潜力较大、生产经营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要鼓励在外温商积极参与企业兼并重组,开展股份合作。

(五)营造更浓厚的氛围。开展“温商回归再发力”大讨论活动,进一步总结成绩、查找不足,找准下一步温商回归工作的着力点。完善三级联动温商服务体系,切实提高服务精准度和实效性。继续做好温商回归“情、利、义”三篇文章,完善功勋(先进)人物评选机制,着力提升温商领头雁和回归温商的形象,营造温商回归的浓厚氛围。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2502
电话:+86-577-88969776 技术支持:温州瑞星科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