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位概况
(一)主要职能
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是主管文化、文物、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工作的市政府工作部门,挂温州市文物局牌子。
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局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文化、文物、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和著作权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拟订全市文化、文物、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事业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并负责组织监督实施;管理、指导、协调文化艺术、文物、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著作权等事业的发展;指导、组织、协调全市性重大文化活动;组织、指导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指导开展少儿文化、老年文化等社会文化工作;综合管理全市文物、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承担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相关申报和管理工作;依法管理社会文化市场,负责全市文化、文物、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市场的管理;负责管理、协调全市各类出版物的出版、复制、印刷和发行工作;负责组织对各类出版物的审读。
(二)机构人员、车辆情况
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系统下属财政拨款单位12个,编制数总计503人,其中:行政编制66人、事业编制428人、工勤编制9人,实有在职人员415人、离退休人员251人、临时人员167人,车辆5辆。(具体情况见附表一)
二、2014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2014年,我局围绕“六城联创”的战略部署和文化强市建设的总体目标,以“五型机关”建设为载体,抓重点、攻难点、求亮点,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全市文化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公共文化体系日臻完善。通过提升公共文化内涵、夯实基础设施等手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指标全省排名第五位,比2013年前移两位;全年共建成公共文化设施126万平方米。每万人拥有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780平方米,实现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53.21元;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达146平方米;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为0.88册。
2、积极举办大型文化活动,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
第三届中国越剧节成功举办。10月12日至28日,承办了第三届中国越剧节,本届越剧节秉承“戏曲故里,文化浙江;越剧盛会,人民节日”的办节宗旨,突出文化惠民特色,采取低票价、市场化运作的方式,24台剧目参加比赛、展演,实现上座率90%以上。同时,20台民间职业剧团剧目展演、31场广场戏曲演出、6场票友展示和戏迷争霸赛等活动遍及城乡,数十万城乡群众感受到越剧艺术的魅力。此次越剧节,以节俭的方式为市民群众带来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的越剧盛会,极大地丰富了温州戏曲文化的氛围,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中央电视台三次播出演出盛况。
第二届市民文化节蓬勃开展。第二届市民文化节从3月份开始至11月份结束,历时9个月,文化节包含首届温州市市民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赛,首届温州市民音乐团队展演,温州市器乐大赛,城市梦想秀,微舞台星秀场,第十一届城市社区舞蹈大赛,首届温州市小品表演大赛等系列活动,共举办展演、赛事86场,展览33场,直接参与的演职人员近5万人,共吸引观看市民20余万,让市民在自觉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展示了艺术风采、丰富了文化生活,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文艺精品创作成绩斐然。一是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创作、演出戏剧、声乐、舞蹈、小戏小品等文艺作品265个,新创排了瓯剧《橘子红了》、《西园记》,越剧《胭脂》、《双狮图》和昆剧《牡丹亭》,歌舞《断桥残雪》、《爷爷教我唱鼓词》,话剧《海霞青春梦》、《谢灵运》等。二是开展各类文艺演出、展览活动。越剧《大唐骊歌》应邀在国家大剧院献演两场,瓯剧《橘子红了》进浙大等高校演出,市流行乐团“光阴的故事”系列巡回演唱。与香港饶宗颐艺术馆、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合作,共同举办书画等展览。三是全市文艺作品获省级以上奖项99项,市越剧演艺中心《大唐骊歌》和乐清越剧传承中心《章纶》、平阳县小百花越剧团《双狮图》分获得第三届中国越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和参演剧目奖,获得省级奖项不胜枚举。
3、深入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创建扎实推进。一是做好申报的基础性工作,完成申报形象片、报告及系列丛书的拍摄、制作和编纂工作。二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谢灵运、永嘉大师、刘基等历史文化名人的宣传,举办各类专题展览20个,参观群众达94.9万人次。三是做好街区整治工作,按照“三纵、四横、多点”的要求,完成温州老城区第一批历史建筑的调查、公布,完成数字历史街区建设并启动第二批历史建筑的调查和资料整理工作。指导、配合温州名城集团做好城西街、沧河巷、仓桥街的保护整治工作。四是推进各类文物工程及专题博物馆建设。完成飞鹏巷陈宅、沧河巷金宅、东瓯王庙月光池及照壁、永嘉战时青年服务团旧址等修缮工程。完成文天祥祠、浩然楼、澄鲜阁及谯楼的维护保养和陈列布展工程,并在金宅建设郑振铎纪念馆。启动田塘头红十三军革命遗址、登云桥的维修工程。完成夏鼐纪念馆、东瓯国历史陈列馆等7个专题馆的技防工程。建设各类专题博物馆17个,完成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二期工程、数学名人馆、谢灵运纪念馆的整改提升;下发民办博物馆免费开放补助80.76万元。五是开展文物普查等相关工作,目前,我市可移动文物普查申报藏品为42898件,录入信息平台23850件,全市藏品录入报送进度为55.6%,居全省第一位。六是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泽雅屏纸制作、首饰龙制作技艺等5项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数量位列全省第二。南戏、木偶戏、单档布袋戏、和剧和乱弹戏5个剧种成功列入首批省传统戏剧之乡目录,约占总数的22%。开展非遗“守望行动123”工程,确定市级传承基地95个,名录320项,代表性传承人238名。
4、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导向,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以园区建设、重点企业扶持为抓手,结合产业规划布局,推动扶持政策向园区倾斜、优质资源向园区引导、重点文化企业向园区集聚,命名浙江创意园等6个市级文化产园区和温州正栩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等35家重点企业,基本形成文化产业本土特色定位、差异化发展格局。全年全市新增文化产业投资24.37亿元,在建5000万元以上文化产业项目(园区)43个。指导文投集团投资建设东瓯文创园·非遗广场并顺利开园。推进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信息等产业融合发展,扶持微电影等新兴文化产业,成功举办市首届微电影节。拓展文化消费市场,财政以定向补贴形式,培养公众文化消费意愿,全年市民在市本级定点影院、剧院、书店等场所用市民卡支付文化消费超过130万元,财政资金补贴50余万元。
三、2014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一)2014年预算收入及调整情况
2014年部门预算总收入14785.3万元,其中:年初预算14044.02万元,年中追加741.28万元。
部门预算追加除基本支出追加调整外,当年项目追加逐个说明:
1、瓯剧艺术院19.42万元。2013年为表彰方汝将获梅花奖,市政府奖励瓯剧院30万元,该院将此笔经费用于购买服装,根据合同需分期付款。2013年年末作为该笔经费作为结余被收回。经报告财政后返回奖励资金,用于合同尾款支付。
2、温州市非遗馆运行经费缺口40万元。
3、第三届中国越剧艺术节承办经费330万元。
(二)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4年市文广新局(系统)预算支出14582.61万元,为本年度预算(年初预算+年中追加)98.63%(详见附表二)。其中:
1、人员经费支出4267.24万元,为本年度预算的98.6%;
2、一般公用经费支出399.33万元,为本年度预算的99.84%;
3、日常业务经费支出477.53万元;为本年度预算的99.75%
4、单项定额经费支出394.06万元,为本年度预算的97.68%;
5、社会保障支出2293.22万元,为本年度预算的98.88%;
6、项目经费支出6751.22万元,为本年度预算的98.47%。
(三)重点项目经费支出情况及使用成效
按照人大要求,2014年我局对各项工作努力做到早规划、早部署,每季召开财务分析会,对执行情况检查分析,查找问题,督促进展,全年执行情况优良。
1、局本级
(1)征集经费362.14万元。该项经费用于书画和文物征集费,根据人大要求,以集中财力,征集精品为原则,2014年开始该项目集中由局本级统筹安排,全年实际支出333.8万,执行率为92.17%。
(2)公益性文化活动经费35万元。首次尝试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通过公开采购形式,采购16场公益性活动,执行率为100%。
(3)优秀文化成果奖励50万元,文化事业费补差6.1万元。用于表彰奖励2013年度温州市文化艺术优秀成果,执行率为100%。
2、局属单位
(1)对外书画艺术交流65万元(书画院)。举办对外书画艺术交流8个展览,实际支出64.6万,执行率为99.38%。
(2)温州市非遗馆运行经费120万元(文化馆),年末追加经费40万元,执行率为100%。非遗馆在2012年12月开始开放后,非遗课堂、百工一条街等已成为重要的品牌活动,每年接待大量的观众,是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传承的重要平台。
(3)流动图书馆维护费112.58万元(市图书馆)。主要用于汽车图书馆及24小时城市街区图书馆,由于当年物流支出不多,流动图书馆维护费有结余。同时读者人数大幅增长,特别是暑期人流量大,加之设备陈旧,水电费缺口较大,9月底经申请同意后调整50万元用于水电费,调整后实际支出62.58万,执行率为100%。
(4)公益性读书活动经费65万元(市图书馆)。活动内容包括“籀园讲坛”等公益讲座70场、各类展览20场、“相约在温图•共度文化年”、“闹元宵猜灯谜”、“4.23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春之声诗歌朗诵会”、“新温州人演讲赛”、“英语之星”等主题品牌活动;开展“读书话剧社”、“籀园品书会”、“北纬28℃音乐沙龙”、“英语角”、“服饰文化沙龙”各类社团活动;举办“公益课堂”免费培训、书目推荐和阅读引导活动;开展弱势群体服务,加强未成年人及老年读者的阅读服务。该项目执行率为100%。
(5)图书资料购置费900万元(市图书馆)。主要用于购置馆藏文献,包括中文图书、外文图书、影印版古籍、港台图书、盲文图书、鞋服特色资料、期刊报纸、视听资料、电子图书及数据库资源等,覆盖市府路总馆、县前分馆、老年分馆、24小时自助借阅区、各图书流通点等,实际支出899.99万,执行率为100%。
(6)维保费38.52万元(市图书馆)。主要用于信息化设备的维保,其中灯光音响维护2万、业务自动化系统维护费3万和服务器小型机存储核心交换机18.52(核心设备均已过厂商质保,委托第三方进行维保)、UPS设备维保费3万、计算机维修及耗材购置12万,实际支出38.4万,执行率为99.68%。
(7)修缮费122万元(市图书馆)。市图书馆2005年开馆,部分设备在2003年已经安装,修缮费主要用于消防、空调、安全、防漏、玻璃幕墙、零星维修等,执行率为100%。
(8)信息化设备升级改造63.61万元(少儿图书馆)。建设内容主要有网络服务器系统升级改造,以适应数字图书馆建设要求,增设系统防火墙,提高安全性能等,实际支出63.19万,执行率为99.34%。
(9)图书资料购置费220万元(少儿图书馆)。用于购置本馆的馆藏文献,主要包括中文图书、外文图书、外文及港台绘本、期刊报纸、视听光盘、电子文献及网络资源等,实际支出219.88万,执行率为99.95%。
(10)专题博物馆运行维护费152万元(文物考古所)。主要用于夏鼐纪念馆、南戏博物馆、谢灵运博物馆、温州数学名人馆、朱自清旧居、东瓯国历史陈列馆、程让平祖居等共7处专题馆的物业管理费、日常运行维护费、安防器材购置维护费、活动举办费等,执行率为100%。
(11)藏品修复费48万元(博物馆)。主要用于馆藏文物修复,目前温州博物馆馆藏约4万件,约1/4文物需要修复或保护性修复,执行率为100%。
(12)设备维护运行费34.72万元(博物馆)。主要用于中央空调系统、恒温恒湿系统、博物馆安防系统、博物馆弱电智能化系统等重要设施设备维护保养,执行率为100%。
(13)设备设施维保经费90.74万元(大剧院管理处)。主要用于消防检测维修,智能、楼宇检测维修,VRV空调维保,冷水机组维保,外墙玻璃更换,EPS控制柜及电池,电力监控系统维修,电梯维修,维保耗品耗件等,实际支出90.72万,执行率为99.98%。
(14)委托经营的财政补贴经费1200万元(大剧院管理处)。2014年温州大剧院共组织演出158场次,其中自营演出94场,公益演出40场,观众人数达136984人。根据经营合同,经考核合格后,已支付完毕,执行率为100%。
四、2014年采购预算安排及执行情况
2014年安排政府采购预算2458.1万元,实际执行2376.3万元(详见附表三),执行率96.67%,主要是通过政府采购等有所节约。
五、其他财政资金使用情况
(一)2014年省拨资金收入及执行情况
2014年省拨资金收入2216.2万元,上年结余1145.99万元,合计支出2289.7万元,执行率为68.1%。
执行率较低,其原因:一是省结转文化事业建设费1169.7万元,8月中旬指标录入可跨年使用,集中支付于第四季度或次年第一季度。二是省拨专项1046.5万元,年中追加可跨年使用,部分项目涉及政府采购,现处于采购过程中未支付,还有部分项目是已完成未结算付款。
(二)2014年财政专项资金预算安排及执行情况
2014年市级财政专项资金收入992.59万元可跨年使用,上年结余674.94万元,合计支出1431.03万元,执行率为85.82%。
财政专项资金收入主要分为文化大市420万元,人才专项38万元,宣传专项资金477.47万元,文化民生57.12万元。执行率偏低,其原因是部分项目是已完成未结算付款,如文化馆免费开放、文化走亲、精品创作等,或者是需要跨年度支付,如瓯剧大专班、人才专项资金。
(三)2014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安排资金及执行情况
2014年市级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收入1177.61万元,上年结余775.48万元,合计支出1707.2万元,执行率为87.41%。政府投资项目按政府采购要求及合同规定支付,因项目正在实施中,按规定还未结算支付,因此执行率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