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 理论研讨

关于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期: 2015-11-19 信息来源: 作者:

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的现实需要。龙湾区人大常委会从2013年起开始建设人大代表联络站,至今全区10个街道共建成17个实体代表联络站、1个网络代表联络站,为代表联络站建设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以龙湾区的实践经验为蓝本,对代表联络站的建设和运行作一个初步探讨。

一、龙湾区创建代表联络站的实践

2013年10月,区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代表联络站实施方案,将创建工作分为试点、推广、提升等三个阶段。201312月,召开了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现场会,确定了永兴街道为代表联络站试点。2014年年初,永中、蒲州街道也纳入试点范围。20145月,常委会召开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推进会,总结交流了人大代表联络站的试点工作,专题部署全区代表联络站建设,按照“全覆盖、常活动、制度化”的工作目标,要求各街道人大工委科学布局,合理选点,至少建立1个代表联络站。至2014年年底,全区10个街道均设立了代表联络站,部分延伸至社区。

辖区内各级人大代表全部进站开展活动,区人大代表按选区划分,由街道人大工委安排进站,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则由区人大常委会统筹安排到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2015年,以提升代表联络站工作成效作为重点,每季度上报活动情况,半年召开代表联络站工作情况汇报会,促进了工作水平的提高。

  自成立以来,各代表联络站每年制定工作计划,定期组织区人大代表参加接访、走访、调研、座谈等活动,广泛听取选民、基层单位和组织的意见。据统计,全国、省、市、区四级人大代表不定期进站开展活动235余次,收集意见建议370多条,帮助解决问题255个,一批事关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难点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二、龙湾区代表联络站建设遇到的问题和改进思考

龙湾区代表联络站在工作中有三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代表联络站的定位不明确。现有法律法规尚未对代表联络站作出明确的规定,社会各方面有不同看法,群众对其功能作用了解也不多,不少人将代表联络站接待群众活动等同于“信访接访”。二是联络站作用发挥不够充分。联络站活动频率不高,活动成效也不明显,收集到的问题转交给相关部门后,未得到足够重视,或因办理存在困难,导致解决落实率不高,影响了联络站的社会评价。三是联络站工作长期坚持难。个别代表参加联络站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代表联系群众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群众对联络站也不甚了解。如何改进探索代表联络站工作,从龙湾的实践来看,可以从以下方面推进:

(一)准确定位,规范开展工作。代表法第四条、二十五条规定“代表必须经常主动地联系选民,更多更全面地反映选民的意见和要求”,这是建立代表联络站的法理基础。而党的十八大明确具体地提出“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为代表联络站提供了理论支持。因此,我认为代表联络站的定位是代表联系选民、开展代表工作的平台。一方面代表联络站就建在选区,有固定的接待时间,便于代表和选民互相就近就便开展沟通联系,成为代表密切联系选民的有效平台。另一方面,联络站在闭会期间为代表们开展学习交流等常态化活动提供固定场所,进一步丰富代表履职内容,有效调动代表的履职积极性,成为代表工作的交流平台。根据这个定位,联络站的主要任务是联系接待选民、有序组织代表活动。建议上级人大在在总结基层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把代表联络站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用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对代表联系选民的时间、方式、手段、内容等作出明确的规定,通过法定性的规范使代表联络站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

  (二)注重结合,加大活动频率。鉴于许多代表是兼职代表,很难经常性参加联络站活动,可以将代表联络站工作与其他代表活动相结合,提高代表联络站活动频率。一是将联络站工作与代表小组活动相结合,在制定年度计划时,精心选题,有机整合,做到工作有目标,活动有方案,如小组学习、代表述职等活动,都可以与联络站工作相衔接。二是将联络站工作与执行代表职务相结合,将人代会前活动纳入联络站工作计划,开展专题走访、接访,更广泛深入地了解民情民意,为代表在人代会期间执行代表职务、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打好基础,将群众的意见和利益诉求经由人大途径进行有序表达和释放。三是将联络站工作与创新人大工作相结合,各街道人大工委对代表联络站建设有所侧重、有所创新,培育形成特色,为代表履职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在已建成的 17个代表联络站中,永兴、状元等街道人大工委增设社区代表联络站,延伸体察社情民意的“触角”;星海街道人大工委立足辖区实际,在企业设置代表联络站,满足不同层次选民的需求;永中街道积极推进网上代表联络站建设,海滨街道设置代表微信服务号等辅助形式,确保民意传递全天候。使代表联络站真正成为了代表的“加油站”、群众的“服务站”。

(三)加强督办,提升工作成效。代表联络站要加强群众意见的督办工作,做到事事有答复。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整理和督办,做好信息反馈。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初步审查。属于信访类别的事项,代表应做好解疑释惑、正面引导工作,对于情况复杂不能处理的信访事项应把信访问题转给街道信访部门,由信访部门按照信访渠道进行解决;反映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适用于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建议办理规定。二是分类处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由人大代表签署意见,交由街道人大工委进行分类处理。如问题属于街道职权范围内的,由街道处理,通过街道人大工委交街道办事处各科室办理;超出街道职权范围的,属于区级职权范围的事项,可以由区人大代表通过视察、约见等方式,向有关部门、单位提出意见建议,也可以作为闭会期间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向区人大常委会提出;属于省、市职权范围的事项,交由区人大常委会向上级人大反映,也可以由参加接待或联系的省、市人大代表作为闭会期间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提交省、市人大常委会受理。三是重点督办。对于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要作为督办的重点,采取代表集体行权的方式,开展代表调研、执法检查、询问、约见等监督活动,推动问题解决。在实践中,瑶溪街道代表联络站的几名代表就群众反映的合成革污染整治问题约见了环保部门负责人,永中街道龙水代表联络站就失土农民社保问题询问相关部门负责人,均取得较好的成效。

(四)广泛宣传,扩大社会影响。进一步拓宽宣传的渠道,充分发挥好媒体的作用,广泛地宣传代表法、监督法等,着力提高社会各界对代表联络站的认识。进一步公开联络站工作情况,对代表联络站内代表接待范围、受理程序、解决途径、工作流程等作出具体规定,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布。各代表联络站应制订年度接待计划,实行定期、定人、预告式接待。每次开展代表联络接待选民活动,应提前在选区张贴通告,公布接待日时间、地点、代表姓名等内容。进一步创新丰富宣传的内容,多角度地对联络站的运行情况进行报道,特别是典型案例、创新做法等,使代表联络站深入人心,得到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支持,引导群众通过正常渠道表达利益诉求,促进社会和谐。

  (五)整合资源,强化运行保障。在我国兼职制下的人大代表不配备专门的工作班子和助手,代表个人往往忙于本职工作,而群众反映的问题涉及到各个方面,其解决需要法律知识的积累、政策信息的掌握、处理纠纷的技巧等,这不是每个代表都能做到的。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代表做好工作提供服务与支持。利用现有的社区工作站和居委会的资源,充分发挥社团组织、协会机构的优势和作用。如星海街道人大工委为代表配备通讯员,协助代表处理日常事务。通讯员由街道机关驻网格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及企业政工人员组成,收集社情民意并做好登记,对选区群众反映的困难和诉求转交给人大代表,由代表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监督落实解决。瑶溪街道人大工委将代表联络站与街道民情处理中心设置在一处,共享司法、民政、管理等方面的人才资源,发挥代表作用与发挥社会资源作用相结合,更好地为选民办实事、解难事。

 

龙湾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薛克风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2502号

电话:+86-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