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倾情为民生 尽心尽力履职责——记市人大代表,浙江红光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管洪光

发布时期: 2014-08-21 信息来源: 温州市软新科技有限公司 作者:

打开百度网页,输入“管洪光”三个字,你会搜索到关于管洪光系列不同身份的典型报道:温州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瓯海区第六、七、八届人大代表,温州市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瓯海区党风行风监督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四风”监督员,温州市机械工业技术管理协会会长,浙江红光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北京2008奥运火炬手,温州市乒协副主席、“红光杯”乒乓球赛赞助人,大罗山孝德文化村村民等。这些头衔就是同属于笔者面前坐着的这位衣着朴实、目光锐利的“管洪光”,也正是这些头衔成就了管洪光口中的三个职业——作为企业家的正业,作为体育爱好者的副业和作为人大代表的“闲”事业。

身兼数职,让他很忙碌,他打趣说,现在花在“闲”事业上的时间和精力反而比正业多。笔者采访他,是抓住他履行瓯海区党风行风监督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四风”监督员职责的空档,乘着中午休息,才能正式坐下来聊几句。采访时,管洪光全程用温州话讲述,语速快、逻辑强,聊起他的人大代表履职经历,更是滔滔不绝,笔者能从他的言语中体会到农民企业家的质朴,更能体会到他作为人大代表为民履职的那份自信和骄傲。

 

发挥韧劲  尽心履职

“当代表就是为了人民,建言献策是每个人大代表的神圣使命。”2012年当选市十二届人大代表后,他积极参与人大组织的各项活动,经常在百忙之中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并把议案建议作为代表履职的一个重要手段,三年来向人代会共提出议案建议10多件,特别是把部分区级层面难以解决的、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带到市里,争取市级部门支持,为问题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大罗山出生的孩子,管洪光对大罗山怀有深深的感情。他发现国家级登山游步道落户大罗山后,大罗山旅游事业得到井喷式发展,游客不断增多,但随之而来的交通问题、自驾车停车难问题、山区沿线居民及无车游客的出行问题也日益凸显。为切实解决大罗山偏远山区百姓的出行难,也为了缓解节假日大罗山景区的交通压力,在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他提出了《关于开通大罗山公交专线的建议》。

然而起初,建议并未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在建议办理的第一次面商会上,相关部门列出了公交路线必经路口车流人流量大、山区道路过于曲折狭窄等不适宜开通的理由,婉拒开通大罗山公交专线。管洪光并不灰心,他据理力争,多次带生态园管委会、公路管理段、市交运集团、茶山街道的相关人员到现场考察道路情况,指出可通过改变公交线路来解决这些问题。但他的无私、尽心却被个别村民误解,认为他坚持开通公交专线是图利益、谋财路,他毫无怨言,甚至不作任何解释,依旧奔波在大罗山山区道路上。在他的努力下,大罗山公交专线的开通有了进展,相关部门也越来越重视,经过四次面商会、十几次现场考察,公交线路走向、站点位置得到确定。2014120日,大罗山公交专线终于正式开通。

《关于开通大罗山公交专线的建议》答复件的评分从不满意最终变为满意,但管洪光认为他的任务并没有完成。开通后的大罗山公交专线上,多次出现他身影,从起始站一直乘坐到终点站。他找机会与乘客、公交车司机攀谈,真实体验乘坐感受,详细了解公交车司机工作态度、职业素养,认真记录群众对公交班次、线路、站点的意见建议。他认为,当前开通的大罗山公交专线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他将继续关注公交专线工作,督促其在班次安排上更趋合理,线路走向上更科学,站点设置上更便民,真正发挥公交专线的作用,物尽其用。

 

坚持原则  敢于直言

敢于直言、敢于碰硬是管洪光当代表以来一贯坚持的风格,他敢于说实话,勇于说真话,在外人看来,这是一种不懂变通的倔强。但正是他的这种倔强,让他在“为民代言”这条路上越走越顺畅。“这个事情,我接下来还是要盯紧的,而且要一盯到底!”这是采访中,管洪光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对建议答复他敢打“不满意”。当选市人大代表以来,管洪光提的议案建议大部分得到较好落实,但也有少数不满意的,《关于把茶山街道中小学纳入温大附属学校教育管理的建议》就是其中之一。结合茶山街道现有基础教育比较薄弱的现状和温州大学附属小学及配套幼儿园即将招生投用的情况,在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他提出建议,要求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将茶山一小、三小、茶山中学纳入温州大学附属学校教育管理,以解决当前教育的不均衡问题。但因该建议涉及部门多、牵涉范围广,建议并未得到有效落实。建议评分时,针对市教育局关于该建议的答复,管洪光经过慎重思考,认为不能解决所提的问题,写下了“不满意”。第一年不满意,第二年再提,管洪光就是要凭着他的这股倔强,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目前该建议已在市人代会上第三次提出,管洪光表示,若没有得到落实,他将继续提。

对政府行政行为他敢说“不赞同”。20136月,他作为栏目特邀嘉宾出席《人民问政》栏目,聚焦茶山街道一处存有重大安全隐患的断头路——卖鸭桥。此桥自2001年被压垮断裂之后,重建工作一度被搁置,这给当地村民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造成过严重交通安全事故。他曾多次提出要求重建卖鸭桥的建议,但均未得到支持和落实。在栏目中,他当场对政府部门提出的“没有必要再重建,会造成资源浪费”的观点予以反驳。他从保护历史文化的角度出发,站在当地百姓的立场,认为重建卖鸭桥是必要的,他呼吁政府要及时启动重建,及早将卖鸭桥列入年度建设规划。

对司法机关他敢投“不同意”。连任两届温州市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积极参与市人民检察院组织的相关监督工作。他在参加一个拟不起诉受贿案件时,经过对案件卷宗的认真审查和讨论,认为被拟作不起诉对象的受贿金额经过“精细化加工”及“消化”,他与其他监督员一起很坚决地投了“不同意”票。因拟不起诉未被通过,一个月后市检察院通知他重新讨论,他表态没有提供新的线索或证据的前提下,他坚持自己的意见,不修改决定。同时,他也曾在瓯海区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对区人民法院的工作投了反对票。他不顾异样的目光和看法,总是坚持站在公正的角度,直指问题,提出反对意见。

也正是这样,他能在连任瓯海区三届人大代表期间,关注山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通过努力,督促解决了农村偏远山区用电困难、电价畸高、农电网等电力设施滞后、道路不畅、有线电视不通等一系列问题,切切实实为山区群众办了实事。他戏言第六届是争选的,第七届是竞选的,第八届是当选的,可见在选民心目中,他的分量越来越重了。

 

弘扬孝德  热心公益

当笔者问及他的创业史时,这位靠150元白手起家,在浙南地区机械加工制造业颇具影响力的企业家谦虚地表示,跟其他优秀企业家相比,自己的创业史不足挂齿,他更愿意谈谈罗山村的孝德文化,聊聊他热爱的乒乓球。

说起孝德文化,管洪光眼神中充满期望。作为茶山街道罗山村的村民,他视村内两块分别于清朝和民国时期留下的御赐节孝牌坊为弘扬先祖孝德精神文化的瑰宝,他一直为发扬先祖们的孝德精神文化而努力着。多年来,家乡修桥、铺路总能看见管洪光的身影,他还出资出力组织村民对“文革”期间被毁的清朝道光年间的节孝牌坊进行重新恢复,参与对民国时期的节孝牌坊进行修缮。同时,他还在自己房屋前建了一个孝慈亭,以教育后人继承祖宗孝德,以孝德立人。他注重孝道文化的宣传,尽心协助打造孝德文化村,切实推动瓯海孝道教育基地建设。他坚信,有了孝德文化助力,罗山村的明天会更美好。

他热爱乒乓球,从小学时期两张长凳和一张门板的简易乒乓桌、小木板制成的乒乓拍开始,30多年来,他一直保持这份热爱不变,这项体育事业为他带来了许多快乐和荣誉。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从1997年开始,他连续10多年通过独家定期赞助举办温州市和瓯海区“红光杯”乒乓球比赛等方式,将这份热爱的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凭着对体育事业的坚持和付出,他当选为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手,奥运圣火在温州传递的当天,他以饱满的热情和精神完成了自己神圣的一棒,这份荣誉和责任更坚定了他支持体育的决心。

“当代表不是为了出风头,是为了实实在在为人民办事。”他说今后还要继续发挥“倔强”精神,为山区群众,为瓯海转型,为温州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2502号

电话:+86-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