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 代表团传真

【龙湾代表团】着力幸福建设 保障民生民利

发布时期: 2013-01-21 信息来源: 温州人大网 作者:

  120上午,龙湾代表团继续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预算报告。

仇杨均代表说,去年以来,全市上下积极努力,工作总体态势良好。龙湾的经济社会也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多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国家级高新区获批、奥体开工和万达综合体建成开业,都为温州的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后要重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高度重视国家级高新区建设。突破“政区合一”格局,加强“飞地”合作,用好国家级高新区这张金名片。二是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落实人大食品安全执法检查提出的具体建议,不断健全机制,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等环节的全方位监管,齐抓共管,联手出击,严防出现监管空档和盲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三是高度重视温州附二医龙湾分院建设。加快办理报批手续,争取尽快开工建设,促进城市东部医疗条件有根本性的提升。

鲁爱民代表说,一要加强重点投资项目评估,讲究科学决策,注重投资的有效性;二要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督,严防安全隐患;三要重视实体经济的培育,为温州经济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徐基长代表说,政府要科学编制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既要考虑长远,更要注重群众之急需;强化责任加强监管,避免因固定资产投资而产生新的历史遗留问题;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实行精兵简政。

林坚强代表说,一要重视对产业经济发展的扶持,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利用温州高新园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平台,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二要做好大都市总体规划,统筹考虑三个区的功能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同等待遇,力求平衡;三要进一步理顺功能区管理体制。

殷国兴代表说,一要加快高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把握国家级高新区获批的重大机遇,在充分利用“政区合一”工作格局的同时,市政府要加强指导和政策倾斜,进一步促进高科技园区发展。二要进一步理顺行政区与托管街道之间的关系,尽快在功能区设立人大联络机构。三要重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应有功能。

张光羽代表说,一要加快温州信用体系建设,重建和修复温州的信用级别,解决企业金融信任危机和融资困难问题;二要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拆违土地利用,增加就业机会;三是加强城市东部配套设施建设,市财政要统筹安排龙湾配套设施建设资金,均衡三个区公共资源配置,提升城市整体内涵和品位。

林崇国代表说,重要指标的安排要符合实际;注重固定资产投资的有效性;加强对温州文化商品、广纳五金装饰等市场的扶持力度;贯彻落实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减少开工仪式次数和费用。

潘小林代表说,原有的“退二进三”政策已不适应当前形势,要进一步完善政策,确保城市规划与企业自主转型相适应;打破原有政策框框影响,多种模式推进“退二进三”;政策要体现放权、让利,充分发挥群众积极性;允许主体权属变更,允许企业自主与优秀团队优化组合。

潘广军代表说,要关注万达广场的运营情况,为综合体建设提供便利,创造条件,加强政策扶持,切实解决交通、配套设施等实际问题。现在的城市综合体建设越来越多,要加强调研,科学决策。重视民生项目的配套设施建设问题,充分发挥效益。

张华燕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民生项目完成情况,要在明年人代会上进行通报,未完成项目要作出说明。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发动群众,全民监督,建立长效机制。政府投资项目要建立可行性评估机制,全市统筹安排,确保项目安排科学、合理。

邵泰清代表说,发展实体经济,重在实施,关键在于落实。民间借贷风波,使企业担保信用受到严重影响,建议政府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切实解决企业担保问题。倾听企业呼声,提高纳税人地位。

王忠芳代表说,市政府在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温州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让在外温商增强了信心。建议政府加强与在外温商的联系与交流,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让更多的企业回迁、资金回流、人才回归。实体经济是温州的“根”,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扶持。同时重视民间信用、企业担保链问题,加强对银行的监管,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62502号

电话:+86-577-8896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