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政府副秘书长 赵典霖
(2012年12月18日)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就我市当前公共交通建设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我市加强公共交通建设情况
公共交通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交通事业发展,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作为交通畅通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破难攻坚七大行动”,不断改善硬件设施,全面提升服务能力,有力地推动我市公共交通事业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交优先政策机制不断完善。在政策扶持方面,我们充分借鉴国内公交发展先进城市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出台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温政发〔2012〕40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确立了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同时,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行业监管”的总体思路,研究制订了《温州市区公共财政购买公共交通服务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政府对公共交通的投入重点,公共财政购买公交服务的范围、条件、方式、考核办法等方面内容,目前文本已经通过多轮讨论,近期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后将正式出台实施。在机制建设方面,我们建立了市发改、公安、财政、规划、住建、国土资源、城管与执法、交通运输等部门参加的协商制度,形成了部门联动机制。
(二)市区公交体制改革平稳有序。针对鹿城、龙湾、瓯海三区的公交国有与民营并存的二元化格局,决定对市区34条线路、518辆城乡巴士实施国有化收购改革。为确保市区公交经营体制改革工作平稳顺利,我们积极征询市人大、市政协的意见建议,取得人大、政协的大力支持,制定出台了《关于温州市区公交经营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市区公交经营体制改革“1+X”配套方案,于今年11月16日正式启动实施改革。目前,改革推进总体平稳有序,12家企业、518辆涉改中巴车主全部签订了改革意向协议,预计年底前基本完成实施范围内全部城乡巴士收购任务,届时将形成市区公交“国有主体、集约经营、公益服务”的统一经营体制。
(三)公交民生实事项目超额完成。今年以来,我们全力实施公交服务民生工作,圆满兑现了年初许下的承诺。一是加强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更新200个候车廊,建设汇昌河始发站、瑶溪公交始发站等2个公交枢纽站,启动汤家桥上盖物业等3个公交枢纽项目建设,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二是调整优化城市公交线网布局。按照“削密补疏、裁弯取直、衔接配套、提高效率”的原则,推进公交线网调整优化工作,今年新开辟公交线路10条、优化16条,开通了15条学生专线,江滨、南浦、水心3条社区小巴士实验线开通。随着市区公交经营体制改革推进,城乡巴士逐步退出经营,年内将根据公交线路无缝对接方案,再新辟公交线路19条、优化7条。三是加大车辆更新投入。扩充公交运力,新增公交车辆200辆,更新200辆,现已全部投入营运。四是加强智能公交系统建设。积极构建智能公交综合信息平台,投资335万元,在1100台公交车安装车载远程视频监控,年内完成所有公交车的安装,将有效促进公交服务水平提升。五是实施公交普惠工作。从7月1日,市民凭公交IC卡乘坐公交车享受9折优惠,市民卡付费设备11月28日开始在5路、45路公交车进行测试,年内将全面开通市民卡乘坐公交车享受9折优惠服务。
(四)轨道交通等项目前期取得新突破。改逐个项目立项为统一规划审批,改被动等审批为主动跑审批,多次“跑部进厅”争取支持,组织专门力量驻京、驻杭催审批,项目前期取得重大突破。《温州市域铁路近期建设规划》于9月24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相当于S1、S2、S3三条市域铁路一次性同时立项。目前市域铁路S1线工可已经通过省发改委审批,下步将按照国家发改委“先行先试”的要求,率先建设市域铁路全国示范工程。
同时,不断深化新型公交系统前期研究,邀请中国规划设计院交通研究所、上海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有关专家来温介绍BRT、空中巴士、空中客车等制式,比选论证快速公交方案,现初步确定2013年开工建设一条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
(六)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加快推进。按照“以民为先、统筹规划、政府主导、规范运营”的原则,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设施、统一平台”和“网络布点、通存通取”的管理办法推进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设。目前,鹿城区180个服务点、5000辆公共自行车已经全面投入运行。截至11月底,共发放借车卡约50000张,日均借车量达3.14万人次,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安全、便捷、绿色的出行方式。
(七)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在不断完善公共交通硬件服务的同时,着力在软件服务上下功夫。一是开展公交服务品牌创建。举行“创先争优”主题活动,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加强公共交通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教育,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推出新的行业服务标准,向社会公布服务承诺,将公交服务质量考核根据《浙江省运输企业信用考核管理办法》纳入市运管局的年度考核范围,建立了有效的服务质量评估监督体系。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建立了完善的投诉受理、处理机制,有责投诉处理率达到98%以上。二是大力提升出租车行业形象。温州市区出租车经营模式以“挂靠企业、个人经营”为主,出租车管理和经营呈现政府、企业、车主、承包人、驾驶员5方面主体,长期存在信息监管不畅、市场秩序混乱、司机素质偏低、管理缺乏抓手等诸多问题。为此,我们推出了出租车服务质量提升“965工程”(9项长效措施、6项管理制度、5项活动预案),出台对出租车企业、单车、驾驶员的信用考核办法,开展重点地区运营秩序、无证经营黑出租等专项治理活动,全力规范出租车从业人员的经营行为,切实提高出租车服务质量,行业形象有了明显的改观。
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在看到我市公共交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公共交通发展水平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完全适应,尚不能充分满足市民对出行服务的新期待,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是公交规划及其实施滞后。随着温州“1650”大都市建设框架形成,城市总体规划也相应进行了调整,但交通综合规划未及时作相应调整,没有把公交基础设施配套和公交线网设计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调整,导致城市公交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缺乏统一性,现行的《温州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还更多停留在规划层面,并未真正付诸实施。二是公交换乘枢纽过少。市区主要人流集中场所缺少枢纽站,中心城区周边缺少首末换乘站,导致公交线网分布不合理,公交线路无法有效截留,使得线路过长、穿城线路过多,造成市区道路拥堵、等候时间长、运营效率低等问题。三是公交路权优先不到位。目前市区公交专用道只有6.8公里,6个路口实现公交信号优先,造成公交车辆运营速度过慢,运营效率偏低。四是轨道交通、骨干公交(BRT)网络尚未形成,公交运营效率低。上述问题既有历史遗留欠账,也有发展带来的新课题,都需要下一步在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中加以解决。
二、下一步公共交通建设总体思路
总体目标:到2017年,基本形成以轨道交通(市域铁路)和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社区巴士为辅助,出租车和水上观光巴士、轮渡为补充,干支协调、结构合理、高效快捷,与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规模上可承担中心城区居民基本出行需求,范围上辐射周边20公里范围内中心镇,品质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具有保障有力、服务优质、设施完善、运营安全、管理规范等特征的公共交通体系,争取进入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行列。
具体目标:五年内,市域铁路S1线一期、S2线一期建成投运;市区年均新增公交车100标台以上,万人公交车辆拥有率达到10标台以上;年均新增、调整、优化路线8条以上,城市公交线路总条数达到150条以上;公交出行分担率年均增长3个百分点以上,分担率达到35%以上。
根据上述目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科学管理、协调发展”总体要求,系统改善公共交通发展环境,大力提升公共交通吸引力,为广大市民提供便捷、安全、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一)加快构建城市公交骨干网络。按照先行先试的要求,全面推进市域铁路建设。其中,S1线由火车南站至瓯江口段,争取近期全面开工建设,2014年底建成运行;S2线由乐清至瑞安,并向平阳、苍南方向延伸,计划明年开工;S3线由金温铁路温州站至瑞安新城广场站,计划2014年开工。同时,强化BRT建设论证研究,争取明年开工建设一条快速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共同组成城市公交骨干网络。
(二)加快优化完善公交线网布局。按照城市发展和市民出行新变化,有序推进公交线网调整优化,提高公交运行速度和服务效率。明年主要以龙湾区、瓯海新区、瓯江口新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杨府山商务中心、温州高教园区等为中心,推进公交线路调整优化,逐步建立由骨干线、区域线、接驳线组成的功能清晰、布局合理的新型公交网络。
(三)加快深化落实公交路权优先。制定和落实公共交通在路权使用、交通管理及信号设置等方面的优先措施,调整公交车辆与其他各类车辆的路权使用范围,科学设置公交优先车道、专用车道、专用线和专用街道,保证公交车辆对优先车道的使用权。一是加快公共交通专用道路系统建设,明年重点启动市区六虹桥路、划龙桥路、市府路、机场大道、温州大道、车站大道、宁波路等市区主要道路上建设常规公交专用道,推行新建、改造市区道路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完成、同步验收公交专用道。二是加快建设公交优先信号系统,明年重点在市区人民路、黎明路、鹿城路、马鞍池路、学院路、飞霞路、牛山路、勤奋路等公交客运走廊沿线交叉口设置公交优先信号,年内完成主城中心区主要客运走廊沿线交叉口公交优先信号系统建设。
(四)加快推进公交枢纽站场建设。坚持与开发区、功能区、新城、组团建设相结合,与城市综合体、居住区、学校、医院、商场等大型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相结合,加快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建设。明年重点加快推进东部交通枢纽、温州南站、双屿客运中心、南白象客运中心、永嘉黄田客运站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完善江滨路、锦绣路、划龙桥路、温州大道、车站大道、汤家桥路等客运走廊,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
(五)加快实施智能公交系统建设。大力建设信息化、智能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一是构建智能公交综合信息平台。明年主要建设“1 个数据中心、1 个数据库群、1 个软件基础平台、6 个应用管理平台”。二是建设营运调度指挥系统。明年重点完成2条人流量较大道路沿线的停靠站台和100 辆公交车的智能化建设,逐步将市区公交线路纳入智能化运营调度系统。
(六)加快完善公共自行车系统。完善自行车通行路权,在鹿城区试点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基础上,将实施范围扩大至龙湾、瓯海区城区,明年新增公共自行车点240处、自行车8000辆,改建、规范城区自行车道体系,逐步形成完善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要战略,是惠及民生的重大工程,对于加强城市管理,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陈主任的讲话要求和各位代表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及时改进工作,全力打造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公交服务体系,为共建共享“三生融合•幸福温州”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